化身
化身
化身
化身,在各宗教中,通常指神或精灵等超自然力量,通过某种方式,以人类或动物的形态,实体化出现在人类世界之中。在宗教文献中,神明由天堂来到人间,通常以化身方式出现,他的本体仍然在天堂或灵界,出现在人间的形象并非本体,而是本体的投射或变化。
佛之三身或四身之一。指佛菩萨为教化救济众生而变化示现各种形相之身。由于古来对佛身有三身、四身等异说,故化身也有下列不同的说法。《坛经》中说:“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正信的人间佛教解释化身是人的心念和行为。是变化多变的。法身、报身、化身这只是佛陀因材施教的工具和方便而以,并不真实存在着一个化身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三身本是一体,佛学对人的自性的一种归纳和总结,可以看作是一个模型。例如学软件的就知道,基类就是法身;对象就是化身。这只是一个比方而已。可以辅助理解。
(一)应身的异称︰佛应众生之根机,由法身或报身所化现之身,称为应身,此乃就应众生根机而言。至于称为化身,则系就由本身化现而言。此说系依据三身说而来。《法华论》所载三佛菩提中之应化佛菩提,亦同于此。
(二)指报身或应身的分身化佛︰如《观无量寿经》载(大正12·344b)︰‘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此为报身之化身。另如《大乘义章》卷十九所载,即为应身之化身。其文曰(大正44·840c)︰‘王宫所生道树现成,说为应身。依此应身出生无量无边化佛,名为化身。’
(三)指应身所变化之人、天、鬼、畜等身︰佛应机而现的佛形身,称为应身。非佛形身则称为化身。此系依据法、应、化三身说及法、报、应、化四身说而有的说法。
(四)指变化身︰相对于自性身、受用身。即佛为地前菩萨及二乘、凡夫而化现的化佛或五趣随类应同之身。范围略与法、报、化三身中的化身相同,主要为法相宗所说。
◎附︰印顺《成佛之道》第五章(摘录)
化身是为地前菩萨、二乘、凡夫而现起的佛身。依法身而起法性所流身,如依太阳而有光与热;光与热遍一切处,但不能离于太阳。化身却不同了,如水中的月影一样,只是经水的反映而现起月的影子。法身佛是常住的,没有来去,也没有出没,所以说‘得不动身’。但由悲愿所熏发,为了化度三有众生,能无功用地现起化身,有来有去,有生有没,如长者入火宅那样。化身的化导众生,示现的佛身,有高大身──千丈、百丈,或者丈六身。示现的寿命,或千劫、百劫,或八十岁。示现的国土,或是净土,或示现秽土。虽然,圆满报土,遍一切处,只要众生的智慧增进,什么地方,当下就是圆满的净土。如娑婆世界是秽土,但在螺髻梵王看来,是宝庄严净土。如极乐世界,也是化土,但依《净土论》说,如圆修五门成就──智慧,慈悲,方便回向功德成就,也就能入圆满报土。但约适应部分众生的善根成熟而现起来说,凡国土而可说东方、西方、南方、北方的;佛寿与佛身的长短,可说有限量的,都是化身化土。化身佛为什么示现这些差别呢?因众生根性不同,有的应以苦切语︰三恶道是这样的苦,众生界是这样的苦,能因此发心修行,这是折伏门。有的应以爱语︰这么清净,那么自在,就肯发心修行,这是摄受门。化身佛就是以这折摄二门来成就众生的。随机适应,如药能治病,就是妙药,所以不应该生优劣想。如释迦佛出秽土,弥勒佛出净土,佛法并没有什么差别。又如秽土修行不容易,佛劝人往生净土,容易成就。但《维摩诘经》、《无量寿佛经》却说︰秽土修行一日,胜于在净土修行一劫,秽土比净土修行更容易。又如经中,释迦佛赞叹净土,使大众羡慕,而净土菩萨来参加释迦佛的法会,净土佛总是告诫大众,不要生轻慢心。所以,这是佛的悲愿,应化三界众生的二大方便,目的都是令入涅盘,出离生死,同归佛道。(中略)
化身佛的说法,是不尽一致的。有的佛土,杂说五乘,三乘法,有出家与在家。有的但说一乘法,没有出家众;有的佛也不现出家相(传说天王佛如此)。有的说三乘而终归于一乘法的;有的说三乘法,因为听众的根机不成熟,没有说一乘而佛就入了涅盘(传说多宝佛如此)。以释迦佛应化娑婆世界而说法来说,起初说三乘法,末后才会归一乘。
化身,在各宗教中,通常指神或精灵等超自然力量,通过某种方式,以人类或动物的形态,实体化出现在人类世界之中。在宗教文献中,神明由天堂来到人间,通常以化身方式出现,他的本体仍然在天堂或灵界,出现在人间的形象并非本体,而是本体的投射或变化。
佛之三身或四身之一。指佛菩萨为教化救济众生而变化示现各种形相之身。由于古来对佛身有三身、四身等异说,故化身也有下列不同的说法。《坛经》中说:“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正信的人间佛教解释化身是人的心念和行为。是变化多变的。法身、报身、化身这只是佛陀因材施教的工具和方便而以,并不真实存在着一个化身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三身本是一体,佛学对人的自性的一种归纳和总结,可以看作是一个模型。例如学软件的就知道,基类就是法身;对象就是化身。这只是一个比方而已。可以辅助理解。
(一)应身的异称︰佛应众生之根机,由法身或报身所化现之身,称为应身,此乃就应众生根机而言。至于称为化身,则系就由本身化现而言。此说系依据三身说而来。《法华论》所载三佛菩提中之应化佛菩提,亦同于此。
(二)指报身或应身的分身化佛︰如《观无量寿经》载(大正12·344b)︰‘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此为报身之化身。另如《大乘义章》卷十九所载,即为应身之化身。其文曰(大正44·840c)︰‘王宫所生道树现成,说为应身。依此应身出生无量无边化佛,名为化身。’
(三)指应身所变化之人、天、鬼、畜等身︰佛应机而现的佛形身,称为应身。非佛形身则称为化身。此系依据法、应、化三身说及法、报、应、化四身说而有的说法。
(四)指变化身︰相对于自性身、受用身。即佛为地前菩萨及二乘、凡夫而化现的化佛或五趣随类应同之身。范围略与法、报、化三身中的化身相同,主要为法相宗所说。
◎附︰印顺《成佛之道》第五章(摘录)
化身是为地前菩萨、二乘、凡夫而现起的佛身。依法身而起法性所流身,如依太阳而有光与热;光与热遍一切处,但不能离于太阳。化身却不同了,如水中的月影一样,只是经水的反映而现起月的影子。法身佛是常住的,没有来去,也没有出没,所以说‘得不动身’。但由悲愿所熏发,为了化度三有众生,能无功用地现起化身,有来有去,有生有没,如长者入火宅那样。化身的化导众生,示现的佛身,有高大身──千丈、百丈,或者丈六身。示现的寿命,或千劫、百劫,或八十岁。示现的国土,或是净土,或示现秽土。虽然,圆满报土,遍一切处,只要众生的智慧增进,什么地方,当下就是圆满的净土。如娑婆世界是秽土,但在螺髻梵王看来,是宝庄严净土。如极乐世界,也是化土,但依《净土论》说,如圆修五门成就──智慧,慈悲,方便回向功德成就,也就能入圆满报土。但约适应部分众生的善根成熟而现起来说,凡国土而可说东方、西方、南方、北方的;佛寿与佛身的长短,可说有限量的,都是化身化土。化身佛为什么示现这些差别呢?因众生根性不同,有的应以苦切语︰三恶道是这样的苦,众生界是这样的苦,能因此发心修行,这是折伏门。有的应以爱语︰这么清净,那么自在,就肯发心修行,这是摄受门。化身佛就是以这折摄二门来成就众生的。随机适应,如药能治病,就是妙药,所以不应该生优劣想。如释迦佛出秽土,弥勒佛出净土,佛法并没有什么差别。又如秽土修行不容易,佛劝人往生净土,容易成就。但《维摩诘经》、《无量寿佛经》却说︰秽土修行一日,胜于在净土修行一劫,秽土比净土修行更容易。又如经中,释迦佛赞叹净土,使大众羡慕,而净土菩萨来参加释迦佛的法会,净土佛总是告诫大众,不要生轻慢心。所以,这是佛的悲愿,应化三界众生的二大方便,目的都是令入涅盘,出离生死,同归佛道。(中略)
化身佛的说法,是不尽一致的。有的佛土,杂说五乘,三乘法,有出家与在家。有的但说一乘法,没有出家众;有的佛也不现出家相(传说天王佛如此)。有的说三乘而终归于一乘法的;有的说三乘法,因为听众的根机不成熟,没有说一乘而佛就入了涅盘(传说多宝佛如此)。以释迦佛应化娑婆世界而说法来说,起初说三乘法,末后才会归一乘。
道奇微- 帖子数 : 677
注册日期 : 14-01-25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