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门遁甲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功德

向下

功德                             Empty 功德

帖子 由 道奇微 周四 二月 27, 2014 10:10 am

功德,儒家用语。为多义词。指功业与德行。出自《礼记·王制》:“有功德於民者,加地进律。” 赵朴初 《金缕曲·周总理逝世周年感赋》:“雪侮霜欺香益烈,功德长留天地,却身与云飞无际。”《大乘义章·十功德义三门分别》:“功谓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槃,能度众生,名之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故云功德。”
基本信息编辑【词目】功德
【拼音】gōng dé
【英文】charitable and pious deeds;good deeds and merits
【基本解释】
1. 功业与德行。
功德无量,武父子亡( wú)
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汉书·苏武传》
2. 多泛指念佛、诵经、布施等佛事。
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
2详细释义编辑1. 功业与德行。《礼记·王制》:“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元·张宪《咸淳师相》诗:“谀言佞语颂功德,边事军声听寂寥。”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诰》:“铃阁宣劳,海上着安攘之绩;兰闱申儆,闺中宏静好之音。功德贤均,内外恩并。”赵朴初《金缕曲·周总理逝世周年感赋》:“雪侮霜欺香益烈,功德长留天地,却身与云飞无际。”
2. 宗教语。《大乘义章·十功德义三门分别》:“功谓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槃,能度众生,名之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故云功德。”
3. 多泛指念佛、诵经、布施等事。《南史·循吏传·虞愿》:“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佛图,有何功德!”《水浒传》第六十回:“寨内扬起长幡,请附近寺院僧众上山做功德,追荐晁天王。”《红楼梦》第八八回:“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岁,是个‘暗九’,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
4. 指做好事、有益的事。明·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空同子功德我者厚矣!”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六朝》:“功德词林,故自匪浅。”
3更多释义编辑【功德】《佛学大词典》
梵语guna。音译作惧曩、麌曩、求那。意指功能福德。亦谓行善所获之果报。景德传灯录卷三有如下记载,梁武帝问于菩提达摩(大五一·二一九上):‘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盖此仅为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非实。所谓真功德,乃净智妙圆、体自空寂,不求于世。往生论注卷上亦详论虚伪、真实之二种功德。大乘义章卷九(大四四·***九下):‘言功德,功谓功能,善有资润福利之功,故名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为功德。’胜鬘宝窟卷上本(大三七·一一中):‘恶尽曰功,善满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又功德之深广喻为海,称功德海(梵gun!a -sa^gara),其贵重如宝而谓功德宝(梵gun!a -ratna),其他尚有功德藏、功德聚、功德庄严、功德林等多种名称。[维摩义记卷一(慧远)、仁王般若经疏卷上一(吉藏)](参阅‘利益’)
【功德】《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术语)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为善行之德,故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大乘义章九曰:‘言功德,功谓功能,善有资润福利之功,故名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为功德。’天台仁王经疏上曰:‘施物名功,归已曰德。’胜鬘经宝窟上本曰:‘恶尽言功,善满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
【功德】《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功是指善行,德是指善心。又世人拜佛诵经布施供养等,都叫功德。
【功德】《六祖坛经》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1]4辨析编辑不等同于利益
功德不等同于利益,不能将功德视同财物一般。
《地藏菩萨本愿经》[2]第十品:较量布施功德缘品,这个标题也可看出,功德不是缘起及所缘的果报,利益、钱、物是果报,在第十品中也说得分明,经中原文有“功德”“福利”“果”“报”这些词,仔细看的话,可以很清楚地明白功德不是福利,不是果报,是什么?是善行!是布施、修寺、造像、抄经等善行!标题的意思就是说:分别考量布施功德所缘的福利福报。
功德的含义很广,在此经第十品中,是布施行为的褒奖语,好比说:某人收复了失地,就称为中兴之功,功劳不是奖励官职、财物等,功德也类似,功德不是获得的福利、善报,功德能缘起福利、善报。
与福德的区别
净空法师于1996年4月美国达拉斯佛教会在《地藏经大意》中讲到:
福德是可以自己与他人受用享受的,比如金钱、房屋等;而功德是自受用的,修持清净心是可以让福德转化为功德。断恶修善是因,得到福德是缘,获得福报是果,有大福德自然有大的福报,但是不管怎么大也脱离不了六道。而功德不一样,功德是可以帮助勇猛精进修持佛法的自身脱离六道,来到一真法界乃至极乐净土所必须的,简单的说,就是功德大就是功夫得大力,功夫成片,果报自然稀有殊胜。

道奇微

帖子数 : 677
注册日期 : 14-01-25

返回页首 向下

功德                             Empty 法身

帖子 由 道奇微 周四 二月 27, 2014 10:12 am

梵语dharma-ka^ya,巴利语 dhamma-ka^ya。指佛所说之正法、佛所得之无漏法,及佛之自性真如如来藏。二身之一,三身之一。又作法佛、理佛、法身佛、自性身、法性身、如如佛、实佛、第一身。据大乘大义章卷上、佛地经论卷七等载,小乘诸部对佛所说之教法及其所诠之菩提分法、佛所得之无漏功德法等,皆称为法身。大乘则除此之外,别以佛之自性真如净法界,称为法身,谓法身即无漏无为、无生无灭。
三身分别为法身、报身和化身。法身经常用明镜、明月等来譬喻。如果不受贪嗔痴慢疑五毒的侵害,自性是清净无暇的。这就是法身。
摄论编辑三卷
十四页云:诸佛法身,以何为相?应知法身略有五相。一、转依为相。谓转灭一切障杂染分依他起性故;转得解脱一切障,于法自在转,现前清净分,依他起性故。二、白法所成为相。谓六波罗蜜多圆满,得十自在故。此中寿自在、心自在、众具自在、由施波罗蜜多圆满故。业自在、生自在、由戒波罗蜜多圆满故。胜解自在、由忍波罗蜜多圆满故。愿自在、由精进波罗蜜多圆满故。神力自在、五通所摄、由静虑波罗蜜多圆满故。智自在、法自在、由般若波罗蜜多圆满故。三、无二为相。谓有无无二为相。由一切法、无所有故;空所显相、是实有故。有为无为无二为相。由业烦恼、非所为故;自在示现有为相故。异性一性无二为相。由一切佛所依、无差别故;无量相续现等觉故。此中有二颂。我执、不有故;于中无别依。随前能证别,故施设有异。种姓异、非虚、圆满、无初故;无垢依、无别;故非一非多。四、常住为相。谓真如清净相故;本愿所引故;所应作事,无竟期故。五、不可思议为相。谓真如清净,自内证故;无有世间喩能喩故;非诸寻思所行处故。
二解
无性释九卷五页云:法性卽身,故名法身。或是诸法所依止处,故名法身。
  三解 成唯识论十卷十四页云:此牟尼尊所得二果,永离二障,亦名法身。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法所庄严故。体依聚义,总说名身。故此法身、五法为性。非净法界独名法身。二转依果、皆此摄故。又云:卽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
  四解 佛地经论七卷十二页云:自性法者:卽是如来初自性身。体常不变,故名自性。力无畏等诸功德法所依止故;亦名法身。又云:又法身者:究竟转依真如为相。一切佛法平等所依。能起一切自在作用。一切白法增上所显。一切如来平等自性。微妙难测,灭诸分别,绝诸戏论。故契经言:诸佛法身、不应寻思,非寻思境;超过一切寻思戏论。又云:法身清净真如为体。真如卽是诸法实性。法无边际,法身亦尔。遍一切法,无处不有。犹如虚空,不可说其形量大小。就相而言,遍一切处。
  五解 如法身有何等相中说。
2指佛编辑正法
佛所得的无漏法,及佛的自性真如。二身之一,三身之一。又作法佛、理佛、法身佛、自性身、法性身、如如佛等。《大乘大义章》卷上载,小乘诸部对佛所说的教法及其所诠的菩提分法、佛所得的无漏功德法等,皆称为法身。大乘则除此之外,别以佛的自性真如净法界,称为法身,谓法身即无漏无为、无生无灭。大乘之中,唯识家分法身为总相、别相二种。总相法身为三身之总称,即一大功德法身,以五法事理为体。别相法身则指三身中的自性身,以清净法界之真如为体。
佛之真身
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证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为法身也。以三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为理智显现,有为(智)无为(理)一切功德法体性之所依,故名法身。又成就庄严一切之功德法,故言法身。唯识论十曰:‘此牟尼尊所得二果永离二障,亦名法身,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法所庄严故。(中略)此法身五法为性,非净法界独为法身,二转依果皆摄此故。’别相法身者,即三身中之自性身,唯为清净法界之真如也。此真如为佛之自性,故名自性身,又此真如具真常之功德(是无为也),为一切有为无为功德法之所依,故亦名法身。惟不得言成就庄严功德法,故名为法身,何则?以此法唯为理之法身,不含摄有为之功德(即智法身)也。唯识论十曰:‘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佛地论七曰:‘力无畏等诸功德法所依止,故亦名法身。’述记十末曰:‘离所知障,具无边德,名为法身,(中略)功德法依名法身。’唯识枢要上本曰:‘出缠位功德法本,名曰法身。’义林章七本曰:‘成唯识说,清净法界为自性身。庄严论等说,自性身本性常故。赞佛论说,佛自性身无生灭故。’若依性宗之义,则真如之理性,有真实觉知之相,理智不二,与真如之无为同,真智亦无为也。又性相不二故,真如即法性,则真智亦法性也。此理智不二法性之隐,谓之
如来藏
积始觉之功,显其法性,谓之法身。即言以法性成身,故名法身。或言以法性显现之有为无为一切功德法成就庄严之身,故名法身。胜鬘经曰:‘世尊!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思议佛法成就。说如来法身,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同宝窟下末曰:‘法身者,即是实相真如法也。此实相正法隐,名如来藏。此实相法显,故名身。唯是一实相法,约隐显不同,故有藏之与身。又法者,谓诸功德法,法之所依名身。故摄论云:与功德法相应,名法身。’嘉祥法华疏四曰:‘以正法为身,故曰法身。’起信论曰:‘从本已来,自性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具足如是过于恒沙不离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中略)满足无有所少义故,名为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同义记下本曰:‘隐时能出生如来,名如来藏。显时为万德依止,名为法身。’维摩经慧远疏曰:‘佛以一切功德法成,故名法身。’法华玄义七曰:‘本有四德隐名如来藏,修成四德显名为法身。’大乘义章十八曰:‘言法身者,解有两义:一显本法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梵Dharmak&amacron;ya。
无漏法
及佛之自性真如如来藏。二身之一,三身之一。又作法佛、理佛、法身佛、自性身、法性身、如如佛、实佛、第一身。据大乘大义章卷上、佛地经论卷七等载,小乘诸部对佛所说之教法及其所诠之菩提分法、佛所得之无漏功德法等,皆称为法身。大乘则除此之外,别以佛之自性真如净法界,称为法身,谓法身即无漏无为、无生无灭。
大乘
之中,亦有数种说法:(一)唯识家,分法身为总相、别相二种。总相法身为三身之总称,即一大功德法身,以五法事理为体。别相法身则指三身中之自性身,以清净法界之真如为体。(二)三论家,以真如实相不可得之真空为法身。(三)大乘起信论,全论之核心思想旨在阐论自性清净、妄法无体之说,而于论究万法时,以体大、相大、用大等三大来判释众生心,乃至宇宙法界等,例如论及法身说时,即以真如之用大来凸显法身之意义。大乘起信论(大三二·五七九中):‘除灭无明,见本法身,自然而有不思议业种种之用,即与真如等遍一切处,又亦无有用相可得。何以故?谓诸佛如来唯是法身智相之身,第一义谛,无有世谛境界,离于施作,但随众生见闻得益,故说为用。’此即立理智不二之法身,而谓诸佛如来即是法身智相身,以其不可思议之用大而随应于众生机缘各异之见闻,令皆得化导之益,故真如之用大乃用即无用而益用无边之妙用。此种法身说盖为华严、天台等一乘家立说之根柢。(四)天台家,持三身相即之佛身观,故其所言法身,非仅指遍一切处之如来,而系谓法身即报、应身,报、应身即法身。(五)华严家,以十身具足之毗卢遮那法身佛为教主,主张十身(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意生身、相好身、威势身、福德身、法身、智身)相即融摄于法、报、化三身。(六)真言家,以地、水、火、风、空、识六大为大日如来之法身,又称法界身、六大法身。此六大法身具有本来色相,能以言语说法。此外,自性、受用、变化、等流四身皆称为法身,加六大法身,则称五种法身。[无上依经卷上、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卷下、佛性论卷四、金刚般若论卷上、成唯识论卷十、注维摩经卷三、胜鬘经宝窟卷下末、清凉玄谈卷三、辨惑指南卷三、法华玄论卷九、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七本、华严五教章卷三](参阅‘自性身’2525、‘佛身’2629、‘象征主义’5275)

道奇微

帖子数 : 677
注册日期 : 14-01-25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