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禅经 —摘自《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南怀瑾著述
达摩禅经 —摘自《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南怀瑾著述
你懂呼吸吗
我不好意思每个人考问,你真懂了气吗?真懂了自己的呼吸吗?不要说诸位,乃至很多出家人,用功一辈子,自己呼吸还认不得耶!翻开《达摩禅经》,上面祖师的批注“安般者二种:一见二触,钝根不见”。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当下就看清楚自己的呼吸;愚痴的人听了白听,一辈子也不晓得自己的呼吸,连影子都没有。
我现在浓缩跟你们讲,《达摩禅经》首先讲修行容易退转,一般人开始很愿意修行,慢慢都退了,有三四十种退,实际上还不止。譬如你们这几天在这里看起来很精进,只要上了车子回去,就已经退了。像我这样努力勤劳的还没有耶!一般人不会干的。
根据《达摩禅经》安那入息,般那出息,简称安般法门,有两种含义:一是见,看得见,不是眼睛看见,你心里头、心眼已经看到这个气了。第二种是触受、感触、感受,感觉得到。他说钝根不见,愚笨的人根本看不到。所以将来我给学科学的同学上课,就是不是这样讲了。
罗汉门的呼吸法
昨天到今天提出的六妙门,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我们的老师父,他并没有讲。谁讲的呢?是我们的大师兄们,五百罗汉从修持经验提出来的方法,所以要非常尊重。我们研究发现,佛的确有讲过,只不过不是讲那么多,当年时代不同嘛。我常常笑你们学佛很少人拜罗汉,罗汉很值得拜呢!罗汉就是三皈依僧,他们是出家有成就的罗汉圣僧。苏东坡专拜罗汉,他很懂。
《达摩禅经》里头只提到一下六妙门,不是主要方法,没有详细分析。为什么?这是问题了。现在找根源,佛在小乘《阿含经》里,曾提出安那般那法门。学佛依经为主哦,戒律部分是次要的;论的部分是后代祖师们及阿罗汉们的经验,更次要。
照佛的原话,佛在《阿含经》提到“息长知长,息短知短,息冷知冷,息暖知暖”。这是他老人家当时传给弟子们的,不过讲“长短冷暖”而已,当年这些不阿罗汉圣贤僧们,以及我们的祖师们,智慧高,一听就懂了,不像我们这样笨。譬如我们现在呼吸,夏天在禅堂,你感学呼吸气是暖的,但看不见。你到冬天看,尤其在西藏或西北地区,呼出来是白话,看得见的,那是有形有相了。
《达摩禅经》你们去研究,来不及跟你们讲,文字很难懂。尤其用魏晋时代的文学来写,文化程度低一点就抓不出重点。这些大阿罗汉祖师们修行经验传下来,中国有一段说,息有长中长、长中短,有短中短、短中长,把你头都看昏了,这就是科学了。如果我们正式办一个研究所,就会发现,不要说修行人,连普通人的确都有这个状况。譬如你们病了感冒发高烧,那个呼吸非常粗,非常短。有细菌的叫感冒,中国医学叫伤风。
伤风不一定是感冒,是气候的影响,不一定有细菌的。但是伤风久了,去化验可能就有细菌了。因为停留了一段时间,培养了细菌。医学是这个道理,如果我到医学院上课,会这样给他们讲清楚,能说伤风就是感冒。不管中医西医都是一样道理,不能把医学弄得像有个界限。空气里头本来有细菌,但是在我们健康时,鼻腔里的鼻液会控制细菌。细菌的传染经过呼吸到鼻腔里,有时候停留一两个星期,如果内部健康的人没有关系,如果一碰到肠胃不好,或者性行为出了问题,或者其他方面出问题,就可能发烧,成为并发症。
所以当你发烧的时候,呼吸非常急促,短中短。若是一个细心的中医,望、闻、问、切。望,一眼就看到脸上气色,是哪里出毛病,是肝脏,是心脏,气色都不同。闻,听到呼吸很短促,已经知道问题在哪里了。老了快死以前,呼吸是短中短,马上要断气了。可是在短中短的时候,偶然听到一个长的,还有救的希望,可以下药来救。现在讲粗的呼吸,你们用功,体验自己内在的气息,有长中之长、短中之短,有短中之长、长中之短,你说这是佛经还是科学?是生命科学吧!
秘密中的秘密
我们回过来研究,为什么当年跟着佛的人,当下证果得道,证阿罗汉的很多,他教的是什么东西?除了智能上悟道以外,这个工夫一下就到达,是什么原因?我研究过,讲了半天离不开禅定,禅定的方法总有个入门的。除非智慧很高的,像中国禅宗的六祖一样,叫做上上智,头等头等人。世界上有几个头等啊?何况头等中的头等,那找不出来的。他们当年都是上上智。现在人学佛了三辈子,还没有影子。所以我告诉你,我遍学了一切外道,遍学了一切道家、密,一切方法等等,发现都有问题。
究竟快捷的路是哪一条?只好回过头来再找佛经,看来看去还是安那般那、白骨观。奇怪,为什么安那般那、白骨观那么简单?原来它秘密里头有秘密。我当年为这个,有时候搞不清楚,就哭啊流泪。我的命怎么那么不好?没有碰到佛在世,向谁去问呢?学道的人太多了,每当听人说他那个师父有神通,活了几百岁,我听都不要听,都是鬼话,若跟着他去,会上很多当。“哇!我那个表哥的师父,两百五十岁了,真得道了。”“好,去,去。”去了以后找到表哥,“哎呀,你听我表弟乱讲,我没有见过,是我舅舅见过的。”好,一起去找舅舅。东找西找最后没有影子的。上这一种当,我上得多了,可是本身不经历过,你不知道啊!
这本《达摩禅经》,这个达摩不是那个禅宗达摩祖师。达摩两个字是总称、总论,等于写博士论文,综全一切祖师们修持的经验学问。可是佛陀跋陀罗在中国译出《达摩禅经》,也成功了,他的徒弟慧持法师,我给你们介绍过的,在树洞里坐了七百年的那位。他同佛陀跋陀罗,和达摩祖师,都是同门的。
这本书你不读百遍千遍,看不出来。我每次读这种书,有时当小说一样,虽然形式很随便,内心是无比地恭敬在求,你总要告诉我一个消息吧!后来看出来了,《达摩禅经》有消息,秘密都留在里头。
观离欲观灭尽观弃舍
由安那般那知息入起十六条,一条一条告诉你特胜法门,只有这一条最好的路,什么禅啊、密啊,通通推翻了,就是这一条路,是佛讲的一路成就法门。所以《达摩禅经》非常辛苦地告诉你这一条路。然后更要注意,他讲这个法门以前,先讲到修行人最容易退,天天讲发心修行,天天退步,走一步退三步;就算不退也会减,就是慢一点退;或者是住,就是停留在那里,没有进步。《达摩禅经》粗略地讲四十几个退,仔细分析的话,不止这些退。所以你觉得自己在修行用功,其实你天天在退步;不退步当然就是进步。所以《达摩禅经》很难搞懂,这就是大秘密的法门,要升进,不要停留了,要向前进。退减、住、升进,进到最后灭尽定还要弃舍,才证到一切皆空,真达到空的境界,才见到空性。
今天先要把六妙门到十六特胜的修法仔细地记住,要自己一步一步去实验,去推进,这是非常重要的。
——摘自《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南怀瑾著述
我不好意思每个人考问,你真懂了气吗?真懂了自己的呼吸吗?不要说诸位,乃至很多出家人,用功一辈子,自己呼吸还认不得耶!翻开《达摩禅经》,上面祖师的批注“安般者二种:一见二触,钝根不见”。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当下就看清楚自己的呼吸;愚痴的人听了白听,一辈子也不晓得自己的呼吸,连影子都没有。
我现在浓缩跟你们讲,《达摩禅经》首先讲修行容易退转,一般人开始很愿意修行,慢慢都退了,有三四十种退,实际上还不止。譬如你们这几天在这里看起来很精进,只要上了车子回去,就已经退了。像我这样努力勤劳的还没有耶!一般人不会干的。
根据《达摩禅经》安那入息,般那出息,简称安般法门,有两种含义:一是见,看得见,不是眼睛看见,你心里头、心眼已经看到这个气了。第二种是触受、感触、感受,感觉得到。他说钝根不见,愚笨的人根本看不到。所以将来我给学科学的同学上课,就是不是这样讲了。
罗汉门的呼吸法
昨天到今天提出的六妙门,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我们的老师父,他并没有讲。谁讲的呢?是我们的大师兄们,五百罗汉从修持经验提出来的方法,所以要非常尊重。我们研究发现,佛的确有讲过,只不过不是讲那么多,当年时代不同嘛。我常常笑你们学佛很少人拜罗汉,罗汉很值得拜呢!罗汉就是三皈依僧,他们是出家有成就的罗汉圣僧。苏东坡专拜罗汉,他很懂。
《达摩禅经》里头只提到一下六妙门,不是主要方法,没有详细分析。为什么?这是问题了。现在找根源,佛在小乘《阿含经》里,曾提出安那般那法门。学佛依经为主哦,戒律部分是次要的;论的部分是后代祖师们及阿罗汉们的经验,更次要。
照佛的原话,佛在《阿含经》提到“息长知长,息短知短,息冷知冷,息暖知暖”。这是他老人家当时传给弟子们的,不过讲“长短冷暖”而已,当年这些不阿罗汉圣贤僧们,以及我们的祖师们,智慧高,一听就懂了,不像我们这样笨。譬如我们现在呼吸,夏天在禅堂,你感学呼吸气是暖的,但看不见。你到冬天看,尤其在西藏或西北地区,呼出来是白话,看得见的,那是有形有相了。
《达摩禅经》你们去研究,来不及跟你们讲,文字很难懂。尤其用魏晋时代的文学来写,文化程度低一点就抓不出重点。这些大阿罗汉祖师们修行经验传下来,中国有一段说,息有长中长、长中短,有短中短、短中长,把你头都看昏了,这就是科学了。如果我们正式办一个研究所,就会发现,不要说修行人,连普通人的确都有这个状况。譬如你们病了感冒发高烧,那个呼吸非常粗,非常短。有细菌的叫感冒,中国医学叫伤风。
伤风不一定是感冒,是气候的影响,不一定有细菌的。但是伤风久了,去化验可能就有细菌了。因为停留了一段时间,培养了细菌。医学是这个道理,如果我到医学院上课,会这样给他们讲清楚,能说伤风就是感冒。不管中医西医都是一样道理,不能把医学弄得像有个界限。空气里头本来有细菌,但是在我们健康时,鼻腔里的鼻液会控制细菌。细菌的传染经过呼吸到鼻腔里,有时候停留一两个星期,如果内部健康的人没有关系,如果一碰到肠胃不好,或者性行为出了问题,或者其他方面出问题,就可能发烧,成为并发症。
所以当你发烧的时候,呼吸非常急促,短中短。若是一个细心的中医,望、闻、问、切。望,一眼就看到脸上气色,是哪里出毛病,是肝脏,是心脏,气色都不同。闻,听到呼吸很短促,已经知道问题在哪里了。老了快死以前,呼吸是短中短,马上要断气了。可是在短中短的时候,偶然听到一个长的,还有救的希望,可以下药来救。现在讲粗的呼吸,你们用功,体验自己内在的气息,有长中之长、短中之短,有短中之长、长中之短,你说这是佛经还是科学?是生命科学吧!
秘密中的秘密
我们回过来研究,为什么当年跟着佛的人,当下证果得道,证阿罗汉的很多,他教的是什么东西?除了智能上悟道以外,这个工夫一下就到达,是什么原因?我研究过,讲了半天离不开禅定,禅定的方法总有个入门的。除非智慧很高的,像中国禅宗的六祖一样,叫做上上智,头等头等人。世界上有几个头等啊?何况头等中的头等,那找不出来的。他们当年都是上上智。现在人学佛了三辈子,还没有影子。所以我告诉你,我遍学了一切外道,遍学了一切道家、密,一切方法等等,发现都有问题。
究竟快捷的路是哪一条?只好回过头来再找佛经,看来看去还是安那般那、白骨观。奇怪,为什么安那般那、白骨观那么简单?原来它秘密里头有秘密。我当年为这个,有时候搞不清楚,就哭啊流泪。我的命怎么那么不好?没有碰到佛在世,向谁去问呢?学道的人太多了,每当听人说他那个师父有神通,活了几百岁,我听都不要听,都是鬼话,若跟着他去,会上很多当。“哇!我那个表哥的师父,两百五十岁了,真得道了。”“好,去,去。”去了以后找到表哥,“哎呀,你听我表弟乱讲,我没有见过,是我舅舅见过的。”好,一起去找舅舅。东找西找最后没有影子的。上这一种当,我上得多了,可是本身不经历过,你不知道啊!
这本《达摩禅经》,这个达摩不是那个禅宗达摩祖师。达摩两个字是总称、总论,等于写博士论文,综全一切祖师们修持的经验学问。可是佛陀跋陀罗在中国译出《达摩禅经》,也成功了,他的徒弟慧持法师,我给你们介绍过的,在树洞里坐了七百年的那位。他同佛陀跋陀罗,和达摩祖师,都是同门的。
这本书你不读百遍千遍,看不出来。我每次读这种书,有时当小说一样,虽然形式很随便,内心是无比地恭敬在求,你总要告诉我一个消息吧!后来看出来了,《达摩禅经》有消息,秘密都留在里头。
观离欲观灭尽观弃舍
由安那般那知息入起十六条,一条一条告诉你特胜法门,只有这一条最好的路,什么禅啊、密啊,通通推翻了,就是这一条路,是佛讲的一路成就法门。所以《达摩禅经》非常辛苦地告诉你这一条路。然后更要注意,他讲这个法门以前,先讲到修行人最容易退,天天讲发心修行,天天退步,走一步退三步;就算不退也会减,就是慢一点退;或者是住,就是停留在那里,没有进步。《达摩禅经》粗略地讲四十几个退,仔细分析的话,不止这些退。所以你觉得自己在修行用功,其实你天天在退步;不退步当然就是进步。所以《达摩禅经》很难搞懂,这就是大秘密的法门,要升进,不要停留了,要向前进。退减、住、升进,进到最后灭尽定还要弃舍,才证到一切皆空,真达到空的境界,才见到空性。
今天先要把六妙门到十六特胜的修法仔细地记住,要自己一步一步去实验,去推进,这是非常重要的。
——摘自《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南怀瑾著述
道奇微- 帖子数 : 677
注册日期 : 14-01-25
回复: 达摩禅经 —摘自《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南怀瑾著述
你用任何方法都可以,但是必须要知道,最后那个使用方法的主宰是能知之自性。
普通静坐在那里,简单明瞭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回过来听自己的呼吸。你那麼坐着,听自己的呼吸,这个呼吸是生命本来自有的哦!可是大家活了一辈子自己呼吸不知道。我常常说,什麼时候知道自己的呼吸?只有你失眠的时候,在枕头上想睡睡不着时才听到自己的呼吸,对不对
诸位的经验,现在你听不见呼吸声,就是你的思想跟呼吸分开了。呼吸是生命活着最基本的作用,呼吸和身体感觉属於阴的;思想是生命活着的精神,属於阳的。所以中国讲阴阳,是两个代号啊!不是呆定的。
你静下来,眼睛定好,自然的听自己的呼吸。这个听字注意,不是耳朵听,而是感觉。不说像今天下午打雷这个情况,乃至在千军万马里,都可以听到自己呼吸,那麼这个人静定的工夫就很高了,普通人是感觉不到自己呼吸的。
所以初步你最好有意的做呼吸;还有肺部不好的人,更要注意呼吸,有意的用鼻竇这里强迫呼吸。像这样的呼吸,即使三期的肺病,你能坚持做两三个月就能得益,也许就能好了。还有中年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有这三高的人,也可以这样做。
这个方法真正持续做,血压这些就恢复正常。不过,开始做的时候可能更高,会很害怕,没有信心不敢坚持,这里头有巧妙的,说不清楚,自己要把握调整。鼻竇的呼吸,这样五六次,然后嘴里“呸”一声。先把鼻子打通。
所以你在办公室那样斜坐着,是很难受的,最好端坐做这个呼吸,精神会好转起来,气也更顺畅了,这是很重要的。先要知道鼻竇粗的呼吸,慢慢练习到任何时间,都知道自己深层微细的呼吸。
当呼吸慢慢静下来,中间有没有思想?一定有思想。这时你就体会到生命一个是呼吸,一个是思想,一个是知道呼吸、知道思想的“知”。
你由此也可以知道老子的话,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三个初步动相,一个是唯心的,一个是唯物的,一个是心物一元发生的作用。
当你静下来后,听自己的呼吸,思想还在转动,不要怕,因為你知道自己在思想,知道呼吸在动,但后面那个能知道的没有动过,你把握那个能知道的就静下来了。
可是静下来你就发现身体有问题,唉唷!我腰这里不舒服。唉唷!腿痛,头胀。“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这个原则,你已经检查了自己的身体。
假使绝对健康的人,眼睛一张开,整个身体是轻爽的,思想是清明的,而且记忆力越来越强;智慧的分析,不是用脑筋,而是那个知觉的观感增强,很多书原来读不懂的,一看都懂了,不必去想。
想是第六意识分别来的,那是普通的聪明,而智慧的话,原来不懂科学的,看一下就懂了,那是智慧。现在翻译西方哲学的名词叫直观、直觉,那只是智慧的表层,深层还有东西。
如果你把注意集中在呼吸上,思想给你拉回来了。但是也不要故意去呼吸,我们这个鼻子的呼吸往来,你平时也没有特别注意,现在坐起来什么都不管,能够听得见呼吸更好,听不见你也会感觉得到,感觉一进一出。
你感觉第一下,感觉第二下,思想跑开了,你就晓得两个分开了,赶快把它拉回来,所以道家又叫这个男女结合,阴阳双修,等于女人跟男人配合连在一起。道家说阴阳配合中间有一个媒婆叫“黄婆”,就是“意”,你那个意识要把呼吸跟思想拉在一起。
不要太注意哦,呼吸本来有来往嘛。一上座什么都不管,意识只注意这个呼吸,思想就与它结合在一起,不乱跑了,方法很简单的。
我不好意思每个人考问,你真懂了气吗?真懂了自己的呼吸吗?不要说诸位,乃至很多出家人,用功一辈子,自己呼吸还认不得耶!
翻开《达摩禅经》,上面祖师的批注“安般者二种:一见二触,钝根不见。”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当下就看清楚自己的呼吸;愚痴的人听了白听,一辈子也不晓得自己的呼吸,连影子都没有。
愚痴是佛学名称,就是笨蛋的笨蛋,我们一般人都是笨蛋的笨蛋,不容易懂的。
就是说,随时要跟这个感觉的出入息配合为一,这样才叫做修行,修止观。
如果打起坐来,再勉强找个呼吸来配合,那算个什么修行,算老几啊!就像我现在跟你讲话,我知道自己呼吸的“进、出”,你要学我一样,脚还在跳手还在动,知息入,知息出,知道气息进进出出,没有一点不知道。但不能用力,勿助勿忘,也不能不注意。
——整理自南怀瑾《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修行的第一步,也是一切佛法的基本,就是如何使自己的妄念停住,止于一。无论你是修净土也好,修密宗也好,修止观也好,有也好,空也好,都要先做到“止于一”的境界,一定要“止于一”。
在修止的中间,不管你是修哪一宗派,用哪一种方法,甚至于用参话头的方法也可以。初步上座修止,最重要的先调身。现在不谈理论,实际地体会一下。
调身的第一步,先调气。气就是人身四大中的风大。哦!有些人不要中毒唷!假如你的境界超过这个阶段,不要又回转过来。自己当心啊!调身的第一步是调呼吸,呼吸怎么调呢?调呼吸与做气功是两回事。
气功包括道家、佛家、密宗、瑜伽术,一共有两三百种,不外乎在两个鼻孔想办法。我说不要做气功,并不是说不要调气。人有天然的呼吸。你一上座以后,万事不管。呼吸粗、细、长、短都不要去管它,静静地听着自己的呼吸。(听,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听其自然的听。)不要去领导它,也不要拒绝它。慢慢地听。你听听看,呼吸蛮好玩的,开始短促,慢慢深长。
你不要认为自己的功夫很好,不必搞这个玩意儿,错喽!要想少病少恼,即使是登地菩萨也还要修。因此,不要有增上慢心,一定要修。听呼吸要不增不减,让它自然。不过,在这中间有个毛病,叫你们听呼吸,调呼吸。结果变成去管理感觉了。怎么说呢?
上座调呼吸,开始一两下还听着呼吸,但是,听几下以后,便去管身上的感觉了,念头被生理上的感觉牵去了。这话很难体会,非在此间打过滚来的,不容易知道。你们等一***会看看。
呼吸一往一来是虚的,生理反应的感觉跟呼吸比起来,比较实在,比较坚固。而生理的感受就是我们业力的根本,很容易去抓住它。所以,只要听自己呼吸往来,不要管身体上的感受,不要去控制呼吸。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假如你是修念佛的人,一边听呼吸,还念不念佛呢?或是念咒子的人,还念不念咒子呢?或是修别的法门的人,这些法门还用不用呢?当然用。怎么说呢?你用耳根来听呼吸,那个能知之性并没有跟听呼吸完全统一,假使能够完全统一,那就是“心息相依”,密宗叫做“心风得自在者”。
能做到如此,那相当高了,马马虎虎的神通都有了。谈何容易啊!若真能得到“心息相依”,你就没有时间动第二个念头,而且,这个色壳子对你已不是障碍了,如鸟之出笼。但是,还没有得道哦!若要做到呼吸没有往来的感受,那四大要绝对的健康。据我看来,诸位脸上都有病容,身心都不够健康。上座!
不要控制呼吸。一切道理都不管。不要再下注解,在心里又讲许多道理,那又不能心息相依了。要知道,修“心息相依”的法门,只是修止的初步。修心息相依,调息,由粗的呼吸,配合心性的注意力,变成很细的气。慢慢的,气充满了。
但是,不要有充满的感觉,这是表达的话。很细的呼吸,变成很缓慢,很久很久才有一次呼吸。在这个阶段,杂念妄想就比较少了,甚至感觉到杂念妄想完全没有了。但是,你不要欢喜,这下到达了没有妄念,空了。这样一来,杂念妄想又来了,呼吸又来了。要听其自然。
——摘自南怀瑾《习禅录影》
普通静坐在那里,简单明瞭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回过来听自己的呼吸。你那麼坐着,听自己的呼吸,这个呼吸是生命本来自有的哦!可是大家活了一辈子自己呼吸不知道。我常常说,什麼时候知道自己的呼吸?只有你失眠的时候,在枕头上想睡睡不着时才听到自己的呼吸,对不对
诸位的经验,现在你听不见呼吸声,就是你的思想跟呼吸分开了。呼吸是生命活着最基本的作用,呼吸和身体感觉属於阴的;思想是生命活着的精神,属於阳的。所以中国讲阴阳,是两个代号啊!不是呆定的。
你静下来,眼睛定好,自然的听自己的呼吸。这个听字注意,不是耳朵听,而是感觉。不说像今天下午打雷这个情况,乃至在千军万马里,都可以听到自己呼吸,那麼这个人静定的工夫就很高了,普通人是感觉不到自己呼吸的。
所以初步你最好有意的做呼吸;还有肺部不好的人,更要注意呼吸,有意的用鼻竇这里强迫呼吸。像这样的呼吸,即使三期的肺病,你能坚持做两三个月就能得益,也许就能好了。还有中年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有这三高的人,也可以这样做。
这个方法真正持续做,血压这些就恢复正常。不过,开始做的时候可能更高,会很害怕,没有信心不敢坚持,这里头有巧妙的,说不清楚,自己要把握调整。鼻竇的呼吸,这样五六次,然后嘴里“呸”一声。先把鼻子打通。
所以你在办公室那样斜坐着,是很难受的,最好端坐做这个呼吸,精神会好转起来,气也更顺畅了,这是很重要的。先要知道鼻竇粗的呼吸,慢慢练习到任何时间,都知道自己深层微细的呼吸。
当呼吸慢慢静下来,中间有没有思想?一定有思想。这时你就体会到生命一个是呼吸,一个是思想,一个是知道呼吸、知道思想的“知”。
你由此也可以知道老子的话,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三个初步动相,一个是唯心的,一个是唯物的,一个是心物一元发生的作用。
当你静下来后,听自己的呼吸,思想还在转动,不要怕,因為你知道自己在思想,知道呼吸在动,但后面那个能知道的没有动过,你把握那个能知道的就静下来了。
可是静下来你就发现身体有问题,唉唷!我腰这里不舒服。唉唷!腿痛,头胀。“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这个原则,你已经检查了自己的身体。
假使绝对健康的人,眼睛一张开,整个身体是轻爽的,思想是清明的,而且记忆力越来越强;智慧的分析,不是用脑筋,而是那个知觉的观感增强,很多书原来读不懂的,一看都懂了,不必去想。
想是第六意识分别来的,那是普通的聪明,而智慧的话,原来不懂科学的,看一下就懂了,那是智慧。现在翻译西方哲学的名词叫直观、直觉,那只是智慧的表层,深层还有东西。
如果你把注意集中在呼吸上,思想给你拉回来了。但是也不要故意去呼吸,我们这个鼻子的呼吸往来,你平时也没有特别注意,现在坐起来什么都不管,能够听得见呼吸更好,听不见你也会感觉得到,感觉一进一出。
你感觉第一下,感觉第二下,思想跑开了,你就晓得两个分开了,赶快把它拉回来,所以道家又叫这个男女结合,阴阳双修,等于女人跟男人配合连在一起。道家说阴阳配合中间有一个媒婆叫“黄婆”,就是“意”,你那个意识要把呼吸跟思想拉在一起。
不要太注意哦,呼吸本来有来往嘛。一上座什么都不管,意识只注意这个呼吸,思想就与它结合在一起,不乱跑了,方法很简单的。
我不好意思每个人考问,你真懂了气吗?真懂了自己的呼吸吗?不要说诸位,乃至很多出家人,用功一辈子,自己呼吸还认不得耶!
翻开《达摩禅经》,上面祖师的批注“安般者二种:一见二触,钝根不见。”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当下就看清楚自己的呼吸;愚痴的人听了白听,一辈子也不晓得自己的呼吸,连影子都没有。
愚痴是佛学名称,就是笨蛋的笨蛋,我们一般人都是笨蛋的笨蛋,不容易懂的。
就是说,随时要跟这个感觉的出入息配合为一,这样才叫做修行,修止观。
如果打起坐来,再勉强找个呼吸来配合,那算个什么修行,算老几啊!就像我现在跟你讲话,我知道自己呼吸的“进、出”,你要学我一样,脚还在跳手还在动,知息入,知息出,知道气息进进出出,没有一点不知道。但不能用力,勿助勿忘,也不能不注意。
——整理自南怀瑾《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修行的第一步,也是一切佛法的基本,就是如何使自己的妄念停住,止于一。无论你是修净土也好,修密宗也好,修止观也好,有也好,空也好,都要先做到“止于一”的境界,一定要“止于一”。
在修止的中间,不管你是修哪一宗派,用哪一种方法,甚至于用参话头的方法也可以。初步上座修止,最重要的先调身。现在不谈理论,实际地体会一下。
调身的第一步,先调气。气就是人身四大中的风大。哦!有些人不要中毒唷!假如你的境界超过这个阶段,不要又回转过来。自己当心啊!调身的第一步是调呼吸,呼吸怎么调呢?调呼吸与做气功是两回事。
气功包括道家、佛家、密宗、瑜伽术,一共有两三百种,不外乎在两个鼻孔想办法。我说不要做气功,并不是说不要调气。人有天然的呼吸。你一上座以后,万事不管。呼吸粗、细、长、短都不要去管它,静静地听着自己的呼吸。(听,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听其自然的听。)不要去领导它,也不要拒绝它。慢慢地听。你听听看,呼吸蛮好玩的,开始短促,慢慢深长。
你不要认为自己的功夫很好,不必搞这个玩意儿,错喽!要想少病少恼,即使是登地菩萨也还要修。因此,不要有增上慢心,一定要修。听呼吸要不增不减,让它自然。不过,在这中间有个毛病,叫你们听呼吸,调呼吸。结果变成去管理感觉了。怎么说呢?
上座调呼吸,开始一两下还听着呼吸,但是,听几下以后,便去管身上的感觉了,念头被生理上的感觉牵去了。这话很难体会,非在此间打过滚来的,不容易知道。你们等一***会看看。
呼吸一往一来是虚的,生理反应的感觉跟呼吸比起来,比较实在,比较坚固。而生理的感受就是我们业力的根本,很容易去抓住它。所以,只要听自己呼吸往来,不要管身体上的感受,不要去控制呼吸。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假如你是修念佛的人,一边听呼吸,还念不念佛呢?或是念咒子的人,还念不念咒子呢?或是修别的法门的人,这些法门还用不用呢?当然用。怎么说呢?你用耳根来听呼吸,那个能知之性并没有跟听呼吸完全统一,假使能够完全统一,那就是“心息相依”,密宗叫做“心风得自在者”。
能做到如此,那相当高了,马马虎虎的神通都有了。谈何容易啊!若真能得到“心息相依”,你就没有时间动第二个念头,而且,这个色壳子对你已不是障碍了,如鸟之出笼。但是,还没有得道哦!若要做到呼吸没有往来的感受,那四大要绝对的健康。据我看来,诸位脸上都有病容,身心都不够健康。上座!
不要控制呼吸。一切道理都不管。不要再下注解,在心里又讲许多道理,那又不能心息相依了。要知道,修“心息相依”的法门,只是修止的初步。修心息相依,调息,由粗的呼吸,配合心性的注意力,变成很细的气。慢慢的,气充满了。
但是,不要有充满的感觉,这是表达的话。很细的呼吸,变成很缓慢,很久很久才有一次呼吸。在这个阶段,杂念妄想就比较少了,甚至感觉到杂念妄想完全没有了。但是,你不要欢喜,这下到达了没有妄念,空了。这样一来,杂念妄想又来了,呼吸又来了。要听其自然。
——摘自南怀瑾《习禅录影》
道奇微- 帖子数 : 677
注册日期 : 14-01-25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