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年间天理教攻入紫禁城
嘉庆年间天理教攻入紫禁城
1813年农历九月十四日,正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嘉庆皇帝怎么也想不到,京城出事了,而且出事的还是“戒备森严”的皇宫。
嘉庆实在是个运气很糟糕的皇帝,他改元第一年的正月初八,白莲教就开始造反了。这场1840年之前最大规模的民变让嘉庆和他的政府元气大伤,史学家称之为“清帝国由盛转衰的重要标志”。之后又有无为教、龙天教、黄门道等秘密教会的悄悄活动。到了嘉庆十八年,终于又爆发了天理教的造反运动。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十月间,在河南、直隶、山东三省交界地带和京畿地区爆发了以林清、李文成为首的天理教民变。造反的教民先后攻占了河南滑县,直隶长垣,山东定陶、曹县等地。秘密活动于京城大兴、宛平一带的天理教徒在宫中太监的接应之下攻入皇宫,“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
天理教是白莲教的一个分支,嘉庆年间由京畿、直隶、山东、河南等地的八卦教(九宫教)、荣华会、白阳教、红阳教、青阳教等教派的部分教徒逐步联合统一而成 。主要首领为河南滑县人李文成、冯克善和京畿大兴县人林清等。教内以八卦为分支名目,各有掌卦教首,而震卦为七卦之首,兼理九宫,统管八卦。主要经卷为《三佛应劫统观通书》等。传习“真空家乡,无生老母”八字真言。崇拜太阳,信奉“三极”说,即认为世界的发生发展经历过去、现在 、未来3个时期,“过去”称无极,“现在”称太极,“未来”称皇极 ;倡言“红阳劫尽 ,白阳当兴” ,该由“十八子明道”、“孝姓应世”。天理教冲破了八卦教世袭传教家族敛钱自富的传统,提出了入教者缴纳根基钱(或称“种福钱”),起事之后给与地亩官职的主张,具有发动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政治目的。嘉庆十八年(1813),天理教曾组织发动京师、河南、山东等地教徒起义,京师的一支并曾攻入紫禁城。后在清军镇压下先后失败。
天理教攻入皇宫事件的大致过程如下:1813年农历九月十四日,林清派教徒二百人分两小队,暗藏武器,化装潜入北京。次日有九十余人在陈爽、陈文魁率领下,由信教的太监张太、刘得财等引导接应,分别从东、西华门攻入皇宫,守卫皇宫的“八旗劲旅”猝不及防,一败涂地。攻入皇宫后,为了寻找并杀死嘉庆帝,起义军化整为零,分成小队四处寻找皇帝,宫廷侍卫们大多死的死,逃的逃,仅有少部分在隆宗门外与义军激战,皇宫内一片混乱。部分义军甚至冲至养心门,正在读书的皇子绵宁大惊失色,疾呼侍卫,竟无人响应,无奈之下,只得拿出鸟枪抵御,击毙了两名义军士兵。这时,本来准备开赴承德避暑山庄保卫皇帝的火器营正在紫禁城内休整,被紧急调来镇压起义军,起义军人少而且分散,又敌不过凌厉的火器,最终被火器营各个击破,全军覆没。
其实关于这件事,还有一段插曲,义军攻入东华门之后,遇到一个“煤黑子”——运煤的挑夫,在一直给皇宫运煤,此时与义军狭路相逢,便打了起来,义军与其纠缠,错过了时机。因为这时恰巧有一个大学士保兴,在上书房教授诸王读书,从景运门出来,望见门外有一个黑大汉,在那里抵敌一群匪徒,急急回进门去,召集许多太监来关了熙和门,一群侍卫也在这之后赶到......最后,这个煤黑子被义军杀死了,领侍卫大臣怕皇帝知道这件事后更加怪罪自己失职,就没有上报,结果这个“煤黑子”的家人也没得到抚恤。
事件发生后,嘉庆皇帝极不情愿地为此下诏“罪己”,并在临终前告诫群臣,“永不忘十八年之变”。平变之后,混战中射在隆宗门上的一个箭镞,一直被保留了下来。嘉庆希望这个箭镞能够对爱新觉罗皇室的子孙们保持一种紧迫:务必宽仁爱民,勿为“害民之虐事”。尽管天理教民变没有嘉庆初川陕白莲教民变的规模,但其深入皇宫的事实确实让满清政府感到惊悸不安。
这次天理教起事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伙不到百人的“乌合之众”,居然顺利地攻入了由八旗军层层守卫的皇宫。这还不算,攻入之后还分成小队搜索,在皇宫里大肆“扫荡”了一番。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历史上也极为罕见。如果起义军攻入皇宫是因为有内应,守军猝不及防,也还勉强说得过去,但起义军在攻入皇宫后分成小队“扫荡”,宫内的侍卫居然还无法将其剿灭,就实在贻笑大方了。如果没有那个“煤黑子”,火器营当时没在紫禁城内,真不知道还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这件事充分暴露出“八旗禁卫军”乃至整个清王朝腐朽衰败、不堪一击的事实,更是当时社会矛盾急剧激化的真实写照。
如今,紫禁城隆宗门上的那个箭镞,像一个无言的证人,向人们讲述那段历史......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嘉庆实在是个运气很糟糕的皇帝,他改元第一年的正月初八,白莲教就开始造反了。这场1840年之前最大规模的民变让嘉庆和他的政府元气大伤,史学家称之为“清帝国由盛转衰的重要标志”。之后又有无为教、龙天教、黄门道等秘密教会的悄悄活动。到了嘉庆十八年,终于又爆发了天理教的造反运动。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十月间,在河南、直隶、山东三省交界地带和京畿地区爆发了以林清、李文成为首的天理教民变。造反的教民先后攻占了河南滑县,直隶长垣,山东定陶、曹县等地。秘密活动于京城大兴、宛平一带的天理教徒在宫中太监的接应之下攻入皇宫,“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
天理教是白莲教的一个分支,嘉庆年间由京畿、直隶、山东、河南等地的八卦教(九宫教)、荣华会、白阳教、红阳教、青阳教等教派的部分教徒逐步联合统一而成 。主要首领为河南滑县人李文成、冯克善和京畿大兴县人林清等。教内以八卦为分支名目,各有掌卦教首,而震卦为七卦之首,兼理九宫,统管八卦。主要经卷为《三佛应劫统观通书》等。传习“真空家乡,无生老母”八字真言。崇拜太阳,信奉“三极”说,即认为世界的发生发展经历过去、现在 、未来3个时期,“过去”称无极,“现在”称太极,“未来”称皇极 ;倡言“红阳劫尽 ,白阳当兴” ,该由“十八子明道”、“孝姓应世”。天理教冲破了八卦教世袭传教家族敛钱自富的传统,提出了入教者缴纳根基钱(或称“种福钱”),起事之后给与地亩官职的主张,具有发动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政治目的。嘉庆十八年(1813),天理教曾组织发动京师、河南、山东等地教徒起义,京师的一支并曾攻入紫禁城。后在清军镇压下先后失败。
天理教攻入皇宫事件的大致过程如下:1813年农历九月十四日,林清派教徒二百人分两小队,暗藏武器,化装潜入北京。次日有九十余人在陈爽、陈文魁率领下,由信教的太监张太、刘得财等引导接应,分别从东、西华门攻入皇宫,守卫皇宫的“八旗劲旅”猝不及防,一败涂地。攻入皇宫后,为了寻找并杀死嘉庆帝,起义军化整为零,分成小队四处寻找皇帝,宫廷侍卫们大多死的死,逃的逃,仅有少部分在隆宗门外与义军激战,皇宫内一片混乱。部分义军甚至冲至养心门,正在读书的皇子绵宁大惊失色,疾呼侍卫,竟无人响应,无奈之下,只得拿出鸟枪抵御,击毙了两名义军士兵。这时,本来准备开赴承德避暑山庄保卫皇帝的火器营正在紫禁城内休整,被紧急调来镇压起义军,起义军人少而且分散,又敌不过凌厉的火器,最终被火器营各个击破,全军覆没。
其实关于这件事,还有一段插曲,义军攻入东华门之后,遇到一个“煤黑子”——运煤的挑夫,在一直给皇宫运煤,此时与义军狭路相逢,便打了起来,义军与其纠缠,错过了时机。因为这时恰巧有一个大学士保兴,在上书房教授诸王读书,从景运门出来,望见门外有一个黑大汉,在那里抵敌一群匪徒,急急回进门去,召集许多太监来关了熙和门,一群侍卫也在这之后赶到......最后,这个煤黑子被义军杀死了,领侍卫大臣怕皇帝知道这件事后更加怪罪自己失职,就没有上报,结果这个“煤黑子”的家人也没得到抚恤。
事件发生后,嘉庆皇帝极不情愿地为此下诏“罪己”,并在临终前告诫群臣,“永不忘十八年之变”。平变之后,混战中射在隆宗门上的一个箭镞,一直被保留了下来。嘉庆希望这个箭镞能够对爱新觉罗皇室的子孙们保持一种紧迫:务必宽仁爱民,勿为“害民之虐事”。尽管天理教民变没有嘉庆初川陕白莲教民变的规模,但其深入皇宫的事实确实让满清政府感到惊悸不安。
这次天理教起事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伙不到百人的“乌合之众”,居然顺利地攻入了由八旗军层层守卫的皇宫。这还不算,攻入之后还分成小队搜索,在皇宫里大肆“扫荡”了一番。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历史上也极为罕见。如果起义军攻入皇宫是因为有内应,守军猝不及防,也还勉强说得过去,但起义军在攻入皇宫后分成小队“扫荡”,宫内的侍卫居然还无法将其剿灭,就实在贻笑大方了。如果没有那个“煤黑子”,火器营当时没在紫禁城内,真不知道还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这件事充分暴露出“八旗禁卫军”乃至整个清王朝腐朽衰败、不堪一击的事实,更是当时社会矛盾急剧激化的真实写照。
如今,紫禁城隆宗门上的那个箭镞,像一个无言的证人,向人们讲述那段历史......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道奇微- 帖子数 : 677
注册日期 : 14-01-25
回复: 嘉庆年间天理教攻入紫禁城
紫禁城在明清两代统治者的眼中从来都是固若金汤的,然而,清嘉庆十八年(1813)九月天理教徒以攻占紫禁城为主要目的的反清起义,却令皇宫内的统治者猝不及防,乱作一团。
距今197年前的秋冬之际,在清皇朝的统治中枢——北京皇宫(紫禁城)内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这就是仁宗嘉庆十八年(1813)天理教徒举行的以攻占紫禁城为主要目的的反清起义。
起义因贫困而起
北京是清朝的京城,号称“首善之区”。乾隆后期至嘉庆前中期,由于统治阶级过度的抢夺、兼并土地,以及官吏***、营私舞弊盛行,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贫困。据史载,京城外数十里之地即如穷乡僻壤,广大人民家无积蓄,“一遇凶年,支绌立见”。嘉庆时期,京畿地区和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占有数百上千亩土地的地主比比皆是,而广大农民终岁辛劳,“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季啼饥号寒,几于无生”之人。 嘉庆十七、十八年,上述地区连遭自然灾害,到处都是“歉收处所”,京畿有的县一亩地只打一二斗粮食。广大人民衣食无着,“皆以草根树皮糊口度日”,地方官吏又乘机催科、派差,更加重了民众的负担,以致“思乱者众”。京畿地区终于在嘉庆十八年九月,由以破产农民和手工业工人组成的天理教发动了惊人的“紫禁城之变”。这次起义失败后,嘉庆帝“几暇静思其变故”,不得不承认“总由贫困而起”。这确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天理教是由活动在京畿地区的弘阳教、坎卦教和活跃在直鲁豫地区的以震、离二卦为主的八卦教联合组成的一个民间秘密宗教团体,首领主要是林清(京畿)、李文成(河南)、冯克善(山东)。他们从传教收徒、扩大组织到武装起义,经过了长期的准备。早在嘉庆十六年(1811),三人就多次秘密集会,制定起义计划,决定由林清负责先攻取北京,李、冯在分别夺取河南、山东后派人马接应,会师后,趁嘉庆帝巡幸回銮中,将满族统治者赶回东北。
从嘉庆十六年起,林清就在京畿一带积极传教收徒,为起义做准备。他命令天理教骨干李五在固安县加紧打制刀枪武器,又从居住在宛平县的天理教信徒中选拔精壮青年200余人,每天舞弄枪棒,进行操练,组成了一支起义军。同时,林清又秘密联络宫中地位低微的太监,使他们成为起义军进攻紫禁城的向导和内应。
嘉庆十八年初,林清在京畿地区广泛宣传夺取天下的思想,制造了各种谶语,如“若要白面贱,除非林清坐了殿”、天理教“要改天换地了”等,实际上成为了起义的一种舆论准备。八月,林清和李文成派来的刘成章共同议定了京畿地区起义的具体计划,决定以“奉天开道”白布旗为标志,暗号是“得胜”,组成一支100余人的队伍,每人头上、腰间各缠一块白布,上面写着“同心合我,永不分离”或“四季平安”字样,作为识别标志。林清还决定,起义军分东西两路,分别在太监刘得财、刘金、杨进忠、高广幅等带领下,由东、西华门攻入紫禁城。
正当起义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之际,河南李文成等人因机密失泄被捕。为搭救李文成等人出狱,其部下于九月初七日提前起义。林清却因不知此事,仍按原计划行事。
紫禁城内的混战
九月十五日晨,天理教徒分作东西两路,东路在首领陈爽、陈文魁带领下进攻东华门,西路在刘第五、祝现等带领下进攻西华门。日方晡时(下午3点至5点之间),来到东华门的天理教徒由于和往宫中送煤的人发生了争执,一名天理教徒脱衣露刃,送煤人急声呼喊,被守门清军听见,急忙关闭宫门。天理教徒见势不妙,即刻抽出战刀,径直冲入门内。结果只冲进了陈爽等数人,大门就已关闭,陈文魁和大部分教徒则被挡在门外,被迫分散,各自出城隐匿起来。陈爽等在太监刘得财、刘金引导下,于协和门与清军展开激战。礼部侍郎觉罗宝兴命人关闭景运门,入告皇次子旻宁(即后来的道光帝),旻宁慌忙下令取撒袋、鸟枪、腰刀迎战。
攻打西华门的天理教徒在太监杨进忠的接应下,全队五六十人顺利冲进门内,迅速关闭城门,以拒官军;又爬上城楼,插上白旗,以号召城外的天理教徒。接着有一部分天理教徒向皇帝居住的养心殿进发,他们打着“大明天顺”“顺天保民”的小白旗,由太监高广幅等引路,很快打到了隆宗门一带。此时隆宗门已关闭,天理教徒抢下门外摆放的弓箭,向门内施放起来。至今隆宗门匾额右上方遗留的一支箭头,很可能就是他们所射。另一部分天理教徒也打到文颖馆、尚衣监等地,与清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天理教徒攻进紫禁城,使清统治者猝不及防,乱作一团,旻宁与几个亲王仓皇迎战。这时几个天理教徒已翻越宫墙来到养心殿附近,旻宁慌乱中用鸟枪击毙两名教徒。礼亲王昭梿、庄亲王绵课闻变后,临时调来千余名火器营兵,赶至隆宗门下,与天理教徒展开激战。天理教徒虽拼命抵御,但因力量悬殊,寡不敌众,很快即被打散,刘第五、祝现等人跳城逃脱,未能冲出城的天理教徒也在慌乱中分别潜伏于宫中各处,继续坚持战斗。天理教首领李五在清军搜捕时,挺刀“与官兵格杀,被伤甚重,是夜毙焉”。有一位天理教徒在嘉庆二十二年(1817)被捕后回忆当年在紫禁城内的战斗情形时说:“我藏在夹道子里,只见一个头戴水晶顶大花翎子的官员,向一个白布缠头拿刀的追赶,那官员赶上,踢掉刀子,就用腰刀将他杀了。我因同教的人被杀,就上前拾起刀子,把他砍倒……我是习教弟子,一秉至诚,死而无怨。”这些都表明了天理教徒起义时的奋不顾身、视死如归。
与天理教徒的顽强斗争精神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清统治者的惊慌之态。宫廷内的后妃、皇子以及显贵大臣、武将勋戚等,平时作威作福,神气十足,然而紫禁城内的惊人之变,犹如晴天霹雳,吓得他们魂飞魄散,尽成惊弓之鸟,纷纷逃离紫禁城。直至九月十七日,皇亲国戚以及大臣、兵丁还心神未定,遇有动静,草木皆兵。
九月十六、十七两日,清军在宫门内大肆搜索,擒获30多个天理教徒。十七日早,由于叛徒告密,坐镇大兴黄村的天理教首领林清被捕。至此,天理教在京城的反清起义以失败而告终。
严酷镇压恐留后患
紫禁城之变发生时,嘉庆帝正驻跸热河。他得知消息后,惊恐万状,马上中断“秋狝行围”,“即命回銮”,于十九日回到紫禁城。对于这次事变,他一面做出姿态,下“罪己诏”,一面大骂林清和天理教徒骚扰禁城,谋危社稷,“罪大恶极”。在派兵捉拿林清的同时,又命火焚黄村,“终夜火光燎然”。嘉庆帝又多次指示内阁,对造反的天理教徒“必应详审周密,勿留遗孽”。二十三日,他亲至中南海丰泽园,当堂审讯和处死了林清和太监刘得财、刘金等人。此后又对其他被捕的天理教徒进行了长达40多天的严酷刑讯,施用了各种惨绝人寰的酷刑,最后将300多名天理教徒及其家属分别处以死刑、流徙和发遣到边疆为奴。
清廷在镇压了京畿地区的天理教起义后,又先后镇压了河南李文成、山东冯克善领导的反清起义。
林清领导的天理教徒攻打紫禁城的战斗虽然失败了,但却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惊人的壮举。紫禁城在明清两代统治者的眼里从来都是“固若金汤”的,这次居然被几十名手持大刀的天理教徒一拥而进,搅得不宁,充分暴露了清统治者的腐朽、没落。难怪嘉庆帝在谕旨和诗词中不止一次地哀叹:“我大清以前何等强盛,今乃致有此事”“从来未有事,竟出大清朝”“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这是清朝统治中国170多年来,最高统治者第一次对自己的统治权力产生巨大危机感的反映。后人也曾指出:“自是之后,清廷纲纪之弛废,臣僚之冗劣,人心之不附,兵力之已衰,悉暴无遗……故是役为有清一代兴亡之关键。”这充分说明,林清等人领导的这次反清起义,在嘉庆初年川、楚、陕、甘、豫五省白莲教起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把清王朝推向下坡路。
距今197年前的秋冬之际,在清皇朝的统治中枢——北京皇宫(紫禁城)内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这就是仁宗嘉庆十八年(1813)天理教徒举行的以攻占紫禁城为主要目的的反清起义。
起义因贫困而起
北京是清朝的京城,号称“首善之区”。乾隆后期至嘉庆前中期,由于统治阶级过度的抢夺、兼并土地,以及官吏***、营私舞弊盛行,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贫困。据史载,京城外数十里之地即如穷乡僻壤,广大人民家无积蓄,“一遇凶年,支绌立见”。嘉庆时期,京畿地区和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占有数百上千亩土地的地主比比皆是,而广大农民终岁辛劳,“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季啼饥号寒,几于无生”之人。 嘉庆十七、十八年,上述地区连遭自然灾害,到处都是“歉收处所”,京畿有的县一亩地只打一二斗粮食。广大人民衣食无着,“皆以草根树皮糊口度日”,地方官吏又乘机催科、派差,更加重了民众的负担,以致“思乱者众”。京畿地区终于在嘉庆十八年九月,由以破产农民和手工业工人组成的天理教发动了惊人的“紫禁城之变”。这次起义失败后,嘉庆帝“几暇静思其变故”,不得不承认“总由贫困而起”。这确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天理教是由活动在京畿地区的弘阳教、坎卦教和活跃在直鲁豫地区的以震、离二卦为主的八卦教联合组成的一个民间秘密宗教团体,首领主要是林清(京畿)、李文成(河南)、冯克善(山东)。他们从传教收徒、扩大组织到武装起义,经过了长期的准备。早在嘉庆十六年(1811),三人就多次秘密集会,制定起义计划,决定由林清负责先攻取北京,李、冯在分别夺取河南、山东后派人马接应,会师后,趁嘉庆帝巡幸回銮中,将满族统治者赶回东北。
从嘉庆十六年起,林清就在京畿一带积极传教收徒,为起义做准备。他命令天理教骨干李五在固安县加紧打制刀枪武器,又从居住在宛平县的天理教信徒中选拔精壮青年200余人,每天舞弄枪棒,进行操练,组成了一支起义军。同时,林清又秘密联络宫中地位低微的太监,使他们成为起义军进攻紫禁城的向导和内应。
嘉庆十八年初,林清在京畿地区广泛宣传夺取天下的思想,制造了各种谶语,如“若要白面贱,除非林清坐了殿”、天理教“要改天换地了”等,实际上成为了起义的一种舆论准备。八月,林清和李文成派来的刘成章共同议定了京畿地区起义的具体计划,决定以“奉天开道”白布旗为标志,暗号是“得胜”,组成一支100余人的队伍,每人头上、腰间各缠一块白布,上面写着“同心合我,永不分离”或“四季平安”字样,作为识别标志。林清还决定,起义军分东西两路,分别在太监刘得财、刘金、杨进忠、高广幅等带领下,由东、西华门攻入紫禁城。
正当起义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之际,河南李文成等人因机密失泄被捕。为搭救李文成等人出狱,其部下于九月初七日提前起义。林清却因不知此事,仍按原计划行事。
紫禁城内的混战
九月十五日晨,天理教徒分作东西两路,东路在首领陈爽、陈文魁带领下进攻东华门,西路在刘第五、祝现等带领下进攻西华门。日方晡时(下午3点至5点之间),来到东华门的天理教徒由于和往宫中送煤的人发生了争执,一名天理教徒脱衣露刃,送煤人急声呼喊,被守门清军听见,急忙关闭宫门。天理教徒见势不妙,即刻抽出战刀,径直冲入门内。结果只冲进了陈爽等数人,大门就已关闭,陈文魁和大部分教徒则被挡在门外,被迫分散,各自出城隐匿起来。陈爽等在太监刘得财、刘金引导下,于协和门与清军展开激战。礼部侍郎觉罗宝兴命人关闭景运门,入告皇次子旻宁(即后来的道光帝),旻宁慌忙下令取撒袋、鸟枪、腰刀迎战。
攻打西华门的天理教徒在太监杨进忠的接应下,全队五六十人顺利冲进门内,迅速关闭城门,以拒官军;又爬上城楼,插上白旗,以号召城外的天理教徒。接着有一部分天理教徒向皇帝居住的养心殿进发,他们打着“大明天顺”“顺天保民”的小白旗,由太监高广幅等引路,很快打到了隆宗门一带。此时隆宗门已关闭,天理教徒抢下门外摆放的弓箭,向门内施放起来。至今隆宗门匾额右上方遗留的一支箭头,很可能就是他们所射。另一部分天理教徒也打到文颖馆、尚衣监等地,与清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天理教徒攻进紫禁城,使清统治者猝不及防,乱作一团,旻宁与几个亲王仓皇迎战。这时几个天理教徒已翻越宫墙来到养心殿附近,旻宁慌乱中用鸟枪击毙两名教徒。礼亲王昭梿、庄亲王绵课闻变后,临时调来千余名火器营兵,赶至隆宗门下,与天理教徒展开激战。天理教徒虽拼命抵御,但因力量悬殊,寡不敌众,很快即被打散,刘第五、祝现等人跳城逃脱,未能冲出城的天理教徒也在慌乱中分别潜伏于宫中各处,继续坚持战斗。天理教首领李五在清军搜捕时,挺刀“与官兵格杀,被伤甚重,是夜毙焉”。有一位天理教徒在嘉庆二十二年(1817)被捕后回忆当年在紫禁城内的战斗情形时说:“我藏在夹道子里,只见一个头戴水晶顶大花翎子的官员,向一个白布缠头拿刀的追赶,那官员赶上,踢掉刀子,就用腰刀将他杀了。我因同教的人被杀,就上前拾起刀子,把他砍倒……我是习教弟子,一秉至诚,死而无怨。”这些都表明了天理教徒起义时的奋不顾身、视死如归。
与天理教徒的顽强斗争精神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清统治者的惊慌之态。宫廷内的后妃、皇子以及显贵大臣、武将勋戚等,平时作威作福,神气十足,然而紫禁城内的惊人之变,犹如晴天霹雳,吓得他们魂飞魄散,尽成惊弓之鸟,纷纷逃离紫禁城。直至九月十七日,皇亲国戚以及大臣、兵丁还心神未定,遇有动静,草木皆兵。
九月十六、十七两日,清军在宫门内大肆搜索,擒获30多个天理教徒。十七日早,由于叛徒告密,坐镇大兴黄村的天理教首领林清被捕。至此,天理教在京城的反清起义以失败而告终。
严酷镇压恐留后患
紫禁城之变发生时,嘉庆帝正驻跸热河。他得知消息后,惊恐万状,马上中断“秋狝行围”,“即命回銮”,于十九日回到紫禁城。对于这次事变,他一面做出姿态,下“罪己诏”,一面大骂林清和天理教徒骚扰禁城,谋危社稷,“罪大恶极”。在派兵捉拿林清的同时,又命火焚黄村,“终夜火光燎然”。嘉庆帝又多次指示内阁,对造反的天理教徒“必应详审周密,勿留遗孽”。二十三日,他亲至中南海丰泽园,当堂审讯和处死了林清和太监刘得财、刘金等人。此后又对其他被捕的天理教徒进行了长达40多天的严酷刑讯,施用了各种惨绝人寰的酷刑,最后将300多名天理教徒及其家属分别处以死刑、流徙和发遣到边疆为奴。
清廷在镇压了京畿地区的天理教起义后,又先后镇压了河南李文成、山东冯克善领导的反清起义。
林清领导的天理教徒攻打紫禁城的战斗虽然失败了,但却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惊人的壮举。紫禁城在明清两代统治者的眼里从来都是“固若金汤”的,这次居然被几十名手持大刀的天理教徒一拥而进,搅得不宁,充分暴露了清统治者的腐朽、没落。难怪嘉庆帝在谕旨和诗词中不止一次地哀叹:“我大清以前何等强盛,今乃致有此事”“从来未有事,竟出大清朝”“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这是清朝统治中国170多年来,最高统治者第一次对自己的统治权力产生巨大危机感的反映。后人也曾指出:“自是之后,清廷纲纪之弛废,臣僚之冗劣,人心之不附,兵力之已衰,悉暴无遗……故是役为有清一代兴亡之关键。”这充分说明,林清等人领导的这次反清起义,在嘉庆初年川、楚、陕、甘、豫五省白莲教起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把清王朝推向下坡路。
道奇微- 帖子数 : 677
注册日期 : 14-01-25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