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优势
心理优势
心理优势是心理活动时所发挥出来的压倒一切的力量,它比较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且还伴随着实现目标的强烈的行为,它具有为实现目标的强烈的成功的渴望,成功的体验与成功的把握。
表现形式:对实现所追求的目标有深厚的感情,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坚强的毅力,振奋的精神,还有不断增添实现目标的能力,方法与手段,并且不断地获得成功,不断的强化优势。
“心理优势”也会削弱与衰退,甚至走向反面,形成“失败定势”
心理优势养成教育:在一定条件下,为了达到预期目标,采取必要的教育措施和方法,通过心理教育与成功体验,逐步形成“我能、我可以、我有把握、我没问题”的心理成功感,经过反复体验与训练,由量变到质变,形成为了达成目标而克服一切困难的“心理优势”。由李天宇先生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学习现状和存在问题,首先提出“心理优势养成教育”,并作为教研课题在学校进行长期研究。
表现形式:对实现所追求的目标有深厚的感情,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坚强的毅力,振奋的精神,还有不断增添实现目标的能力,方法与手段,并且不断地获得成功,不断的强化优势。
“心理优势”也会削弱与衰退,甚至走向反面,形成“失败定势”
心理优势养成教育:在一定条件下,为了达到预期目标,采取必要的教育措施和方法,通过心理教育与成功体验,逐步形成“我能、我可以、我有把握、我没问题”的心理成功感,经过反复体验与训练,由量变到质变,形成为了达成目标而克服一切困难的“心理优势”。由李天宇先生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学习现状和存在问题,首先提出“心理优势养成教育”,并作为教研课题在学校进行长期研究。
道奇微- 帖子数 : 677
注册日期 : 14-01-25
回复: 心理优势
我们不要看一个人是大人,就以为他“成熟”了,他可能在混社会的意义上成熟了,但在心理上,还是一直“固着”在小时候的某种阶段。有的人甚至活了一辈子,在最深层的心理特征上,都是一个婴儿。
1.出问题的往往不是一个人的能力,而是他的心理
一个人越是感觉到自己要陷入灭顶之灾,软弱无力的自我不堪一击,他就越需要一个可以肯定他的价值,或者带他逃离心理上的危险之地的人。他越恐惧,这个人越像上帝。
批量制造“房奴”“孩奴”“卡奴”的社会也是大规模生产“心奴”的工厂。
什么是“心奴”?很简单,一个人是他心理的奴隶。
有奴隶,就有奴隶主。关键在于,谁是奴,谁是主?
假如我们不幸沦为“心奴”,那么,奴隶主就是那些可以操纵我们的心理,以及可以影响甚至主宰我们命运的人。他们是上司、客户、同事、朋友、商家、路人、媒体、明星、政客、网络红人、宣传机构,以及任何一个和我们接触并想占我们便宜的人。
你可以不信上帝,却无法不和这些人打交道。这才是致命的地方。
对于“房奴”“孩奴”“卡奴”来说,制度公正一些,或者天上掉下一堆钱来让自己捡到,是最有效的奴隶解放宣言。只要有人指出前面就是一片幸福生活的应许之地,并振臂高呼“跟我来”,潜伏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他们往往会在郁闷和愤怒中一跃而起。
但对于“心奴”来说,公正和有钱虽然也可以让他们产生解放的无限热望,却并不是获得自由的万用灵丹。不公正的社会制度和被剥夺感仅仅是他们陷入奴隶状态的催化剂。心理的弱小,才是一个人大踏步向“心奴”迈进的根源。
一个人越恐惧,他求助的人在他心中越像上帝
一个心理弱小的人在陷入困境时,往往会将原因归结为他人的干扰破坏或自己的无能。
一个溺水的人之所以会死死地抓住他面前的任何一个漂浮物,是因为死亡的恐惧让他只剩下了求生的本能。人在心理上“溺水”,也会这样干。 两年前,我的一个旧识A以对上帝般的态度打电话给我:“只要你能帮我把文章写好,我跪下喊你爹都行,求求你了!”
那一刻,我被雷倒了。我们强烈地谴责那种要做别人爹的行为。同样,安然享受别人尊称自己为“爹”也应该受到鄙视——按伦理学的道理,这在道德上是“不应得”的。不就是帮他写好一篇文章嘛,有必要这么夸张吗?
就是黑社会之间火并,厉害的把怂的给吓住了,喝令“跪下”,在没有补充说一句“否则我毙了你”的情况下,也只是要后者喊“爷”。
我静静地听他哭诉,脑海里迅速地闪过两个身影:一个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的主人公格里高尔,他被老板折磨,变成了大甲虫;另一个是俄罗斯作家契诃夫的《一个公务员之死》的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他以为自己得罪了一个官儿,最后吓死了。
A同学就是他们的混合版。
他在一家大型国企的宣传部门当宣传干事,负责告诉大家领导又到了哪儿视察,以及生产形势一片大好。
这活儿看着轻松,其实对人性简直是一种谋杀。很多时候,我们干的工作不得不出卖自尊,但这个职业出卖灵魂。
同时,这个职业具有较强的依附性和不安全感。因为你的工作能力不是由市场来评价,领导的评价也不受市场评价的影响,而是取决于他的个人意志和喜好。
假如一个人仅仅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喜好就可以影响、决定另一个人的处境和命运,他一定喜欢这么干。
反过来,命运被别人捏在手里的人,必然谨小慎微、战战兢兢。这是A同学这类小人物的自保本能。于是,仅仅因为领导说了一句他文章中的某些字句错误,就把他吓得发傻,要喊我做爹。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情况。表面上看来,让A如此惊慌失措的根源是领导对A同学不好的评价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命运,但情况并不完全这样。
在看了他的文章后,我笑了,他的“工作能力”根本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A根本不懂得作为配角配合领导表演,是他的心理出了大麻烦!
A显然不理解,表演从来都是一个领导维系自己权威的手段,而指出下属的不足或错误正是显示自己权力的机会。当一个上司这样做时,他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证明下属错了,而是为了证明自己作为领导无比正确。下属需要做的绝不是惶恐不安,而是配合上司的演出,比如,故意留出一点无关痛痒的毛病让上司指出。
承认这一点真的很痛苦,对于A同学来说,在感觉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恐惧中,他已经无法相信自己,只习惯于根据可以主宰他命运的人对他的态度,来判断他的命运沉浮。
因此,领导的一句表扬,完全可以让他感觉登天;而领导的一句批评,又会让他堕入地狱。只要他是这种心理状态,他整个人就是一个被他人用语言、表情、神态、动作控制的奴隶——任何一个可以影响他的利益和命运的人都可以控制他,在心理上吞食他、毁灭他。
同时,他还相信外在的似乎可以拯救他的所谓权威,比如他打电话求助于我。一个人越是感觉到自己要陷入灭顶之灾、软弱无力的自我不堪一击时,他就越需要一个可以肯定他的价值,或者带他逃离心理上的危险之地的人。他越恐惧,这个人越像上帝。
2.内心强大就是一个人在他人面前具有无法被摧毁的心理优势
在一个更有钱的人面前,一个有钱人从小人物和穷人那儿所建立起来的“心理强大”会迅速崩溃——因为他用钱堆出来的那个看起来很牛叉的“自我”将迅速贬值到零。
心理强大的名人博物馆里排列着这些名字:苏格拉底、耶稣、老子、荆轲、唐睢、文天祥、诸葛亮、关羽、***、切?格瓦拉……
跳出三界外的佛教隐修者、在人类智慧的最高殿堂里思考的哲学家、经受严刑拷打的革命者、充满狂热信仰的宗教信徒、杀人如麻的冷血杀手、百折不挠的商业巨头……他们都属于心理强大的种群。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在心理上极为强悍。他可以贫穷潦倒、可以承受众人的排斥迫害、可以遭受牢狱之灾、可以承受身体的剧痛、可以面对死亡的威胁,但始终保持着无法被摧毁的心理优势。
心理强大的程度,往往与一个人的优秀程度或残忍程度,以及对人类的贡献程度或破坏程度成正比。因为越是心理强大,一个人就越有胆识去拯救苍生,或是对这个世界痛下杀手。
请大家注意,当我说“心理强大”时,没有说它是好或是坏,因为一个心理强大的人也可能是个无恶不作的人。用社会科学的专用名词说,它是“价值中立”的。心理强大与否本身不是道德问题,不能说好坏。但有一点非常清楚:有错的从来不是我们想变成一个心理强大的人,而是去做一个坏人!
鉴于“心理强大”的模糊性,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这个概念,我要提供几种不同解释的版本:
(1)世俗意义上的心理强大
一个人如果能用钱砸别人,用权力压别人,他是不是很强大?
有一个美国的思想家,在20世纪60年代接受一家电台采访时说了一个故事:
某天下午,一位客户走进一家邮局,要办理一个快递。这时候恰好到了下班的时间,邮局员工就告诉这位客户,叫他明天再来。任这个客户怎么恳求,邮局员工都不搭理他。当客户绝望而又愤怒地走后,看着他的背影,思想家描述,邮局员工露出了一丝微笑,一丝“施虐狂的微笑”。
这个思想家叫埃里希?弗洛姆,犹太人,精神分析大师,和平主义者,一个好人。
现在的问题是:邮局员工在客户面前是不是心理强大?
弗洛姆斩钉截铁地回答:根本不是!靠权力施虐的人完全是一个懦夫。
恰恰是因为他们的自我衰弱无力,他们才需要通过“合法”地行使权力,捕获、虐待那些可以被他们的权力支配的猎物来让自己感觉到很有力量。用钱砸别人的人同样如此。
换言之,他们的强大仅仅是他们握有权力所造成的心理幻觉。假如你也认为这些人强大,那么,我要冷酷地指出:你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这个世界展示给你看的是什么样子,在你看来好像世界就真的是这种样子。
我们经常被很多表面的现象所骗。这个时候,与其去指责骗子,不如反思一下,自己的大脑和心理是不是出了问题?一个人在对另一个人失望的时候往往说:“都怪我看走眼了”或“都怪我眼睛瞎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真正的原因是他的心“瞎”了,他其实是根据自己心里的意愿和想象把别人看成了某种样子,但可惜别人不是。
当然,说邮局员工的强大只是一种幻觉是就本质而言。作为一种客观现象,我们仍有必要承认,他们在比他们弱小的人面前还是感觉挺爽。这就是世俗层面的心理强大,它是真正的心理强大的赝品。
世俗层面的心理强大有一个特征:一个人的心理就像一个收缩袋,碰到比他弱的人就使劲膨胀,碰到比他强的人则急剧萎缩。
确实,没有什么妨碍一个富人在小人物和穷人面前突然之间在心理上显得强悍无比。但是,根据同样的心理逻辑,也没有什么妨碍他从小人物和穷人那儿建立起来的“心理强大”在一个更有钱的人面前迅速崩溃。因为他用钱堆出来的那个看起来很牛叉的“自我”将迅速贬值到零。
世俗意义上的心理强大只是一个概念的偷换。一个人占有了在社会上“强”的东西,比如金钱、权力、地位,在心理上就把这些东西当成了他的自我,把它们的“强”变成了他自我的强大。
(2)智力层面的心理强大
一个聪明人之所以在一个笨人面前有心理优势,仅仅在于“聪明可以玩别人,而愚笨只能被人玩”这一深入人心的社会游戏有利于他。
但是,一个对世界了解很多的人的心理强大,却是因为他可以看到一些事情会发生或不会发生,从而为他增强了对由世界的陌生性所带来的危险的心理防御能力。知道明天会下雨,明天的下雨对于他来说便是一件虽然客观上不可控制,但在心理上却可以控制的事情。
(3)哲学、宗教意义上的心理强大
斩断和这个社会的心理联系可以让一个人超凡入圣。但这种哲学、宗教意义上的心理强大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获得,比如宗教隐修者、古典哲学家。
在这些高人面前,世间的一切纷扰都被他的理性能力或终极的信仰一一化解。甚至死亡都不是一种威胁,而是世间生活的自然延续。或许它还是天堂的入口。
社会中生活的绝大多数人永远无法在心理修炼上达到这些高人的高度。
在心理上他们无异于另一种生物,但他们是一个理想的观照。乌托邦的意义绝不在于实现它,而是让人看到:如果这个世界上有让人感觉不能忍受的苦难,那么,人们可以并且应该去追求的是什么。
没有多少人可以像宗教大师和哲学大师那样去生活,要像他们那样去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思维的误区。但是,这从来也不妨碍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像他们那样去思考。
(4)心理变态类、精神病意义上的心理强大
有两种人也心理强大:宗教极端分子和冷血杀手。对宗教极端分子来说,要做到心理强大必须满足以下几点。
①他所信仰的对象必须被设定具有万能的力量,而他彻底依附于这个对象,分沾了这个对象的属性,让自己感觉到了这种力量。如果上帝那么牛叉,而我变成了他的一部分,或者有他罩着我,那么,我在别人面前也足够牛叉。这一招其实不仅宗教极端分子在玩,很多人也在玩。
比如,按有钱就牛叉的游戏规则,某些富裕省份的人总是瞧不起贫穷省份的人。
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这样搞笑的一幕:一个富裕省份的穷人,都可以在一个贫穷省份的富人面前炫耀优越感。按实力的规则,这很让人费解:你都没别人有钱,在别人面前牛叉什么?秘密在于这样的一种社会心理机制:虽然我是个穷人,被本省的人瞧不起,但是,因为这个省富裕,所以也就相当于我富裕;你虽然比我有钱,但是,你属于贫穷的省份,所以也相当于你穷。
综上,我比你有钱,所以,我可以瞧不起你。
这意思是:虽然我在本省只是一条虫,但是,因为我是它的一部分,所以,我在你面前是一条龙。
我想说,穷人在心理上喜欢搭富人的便车,因为自己和富人是一个地方的,便获得一种自己也牛叉的幻觉,这种癖好是没有出息的。
②这种信仰必须设定至少一个“异端”或“敌人”,信徒有神圣的义务消灭他们。
③消灭这些“异端”和“敌人”,是一个人履行神圣的信徒义务,由此将获得信仰的最高褒奖。
看到没有?这三点分别给予宗教极端分子以力量感、愤怒和对生命的蔑视。它们一个比一个强大。
冷血杀手与此稍有不同,但在心理依恃上没有和宗教极端分子分道扬镳。虽然没有一个万能的信仰对象给他力量感,但他同样有两个可怕的武器:愤怒和对生命的蔑视。他对社会充满了仇恨,攻击性十足,像一头潜伏在黑暗深处的饿狼,随时准备向毫无防御能力的猎物扑去。
一个人越显得愤怒,恐惧就越不会袭击他。所以,愤怒有时候是人消除恐惧的方法,因为当你体验到愤怒的时候,你就不会再体验到恐惧。
愤怒不仅仅可以驱散恐惧,还可以让人有力量感。任何愤怒都力图指向一个对象,它意在毁灭这个对象。在这个对象面前,一个即使曾经是多么软弱无力的人也可以一跃而成为一个主动者。力由他指向外在的对象,而外在对象则是他的力的承受者,相对就处于弱势。如果他具有足够的愤怒和仇恨,这种力的强度就会越大,外部世界也就越弱,他在心理上就足够强大。
3.很多人的“成熟”只是就混社会而言,在心理上他从来没有长大
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撕东西、砸东西,那就让他撕吧、砸吧;慢慢长大后,他可能不再砸东西了,又开始拆一些玩具,如果是这样,那就多买点玩具,让他多拆吧;等到再长大一些后,他就不再砸了,也不再拆了,他要去创造!
冷血杀手的破坏力是惊人的。
赵承熙拿着枪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里狂射,32个人马上就成为他的枪下鬼;杀手加藤智大在日本东京闹市街头持刀一路砍杀,虽然刀只是小规模杀伤性武器,但也造成了7人死亡、10人受伤的重大伤亡。
经济学家看谁都像是一个随时可以把自己当商品给卖了的人,而精神病学家看谁都像是精神病。所以,在经济学家眼中,民工并不是人,他们只是廉价的劳动机器。而精神病学家孙东东说了,99%的上访者都有精神病。
看到没有?他们之所以成为“砖家”“叫兽”,不只是没有良心,而且他们的大脑已经被现代的学术分科摧残,已经无法像普通人一样正常地思考。他们还被自己的心理利益劫持:如果我承认经济学和精神病学并不牛叉,只能在某些领域里玩,在别的领域根本说不了话,有多少人会认为我是权威,会崇拜我,那我的高额出场费从哪儿来?
但赵承熙和加藤智大都不是精神病。他们一个是把自己想象成恶魔,一个是把自己想象成英雄,这样才敢杀人。
在中国,赵承熙和加藤智大不乏同道。像***同学、邱兴华同学、石悦军同学、郑明生同学等都是冷血杀手这一铁血军团的忠诚战士。
杨佳“杨大侠”算不算?虽然他的心理也强悍,但不属于冷血杀手系列,至少不是我们所说的那种版本。他出事后,我发现了他作为北京人,相对于上海人(上海警察)的心理优势。而且,他有足够的愤怒。没有愤怒支撑的人,是不敢杀人的。
尽管和马克思、爱因斯坦并称为“犹太三巨头”的弗洛伊德曾遭受百般骂名,但至少,这是一个根本性地改变了世界的牛人,他这句话绝对是真理:往往是过去把我们弄成了现在的样子。
注意,有一件事情强烈刺激到了你,你意识到了,那就永远不会消失。
看起来它不在了,其实只是被你压抑到了黑暗的内心深处,它还会乔装打扮,通过迂回曲折的通道来暗中影响你、操纵你。
冷血杀手在成长(包括幼时和成年)的过程中,都至少有以下特征中的任何一种,或经历过以下事件中的任何一件。
(1)不能超越幼儿期的破坏性。
(2)经历过某种心理创伤。
(3)在成长过程中消除了对生命的敬畏。
过去,常常给我们的现在和未来下绊
先说第一种,不能超越幼儿期的破坏性。
一个人虽然长大了,但在心理上可能还是一个幼儿。
我们不要看一个人是大人,就以为他“成熟”了,他可能在混社会的意义上成熟了,但在心理上,还是一直“固着”在小时候的某个阶段。有的人甚至活了一辈子,在最深层的心理特征上,都是一个婴儿。
比如,有的人好像觉得谁都欠他的,谁给他什么都是应该的,不给他就会恼怒,就是他在心理上还没有长大。这个世界,还像他当初处于父母的庇护之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不给就生气的世界一样。
有的人一辈子都不会从心底爱上一个人,体验到什么叫爱情,一样是没有长大,因为他还像小时候一样,缺乏爱的能力。
弗洛伊德曾经把那些对金钱贪得无厌的人称为在心理上还处于婴儿的“肛门阶段”,因为那段时期婴儿最喜欢摸大便,而大便和黄金有点像,都是金黄色的。
我不知道因为黄金和大便在颜色上有点相似,弗洛伊德就得出这个结论有多大的说服力。但相信我,一个人如果不能在心理上超越他小的时候,那么,小时候干了什么事情,他长大后一定会想方设法去干,哪怕是变相地,他也要去干。他活着当然不是为了这个,但如果他不去干,他会难受得要死。
问一下自己,你最喜欢吃的东西是什么?往往是你小时候吃过,非常喜欢吃,但却没有机会大肆地饱餐一顿的东西!比如一种水果、一种小吃,小时候你因为没有足够的钱痛快地吃一回,在心理上处于饥饿状态,那么你一生对它都感到饥饿!
我们都知道幼儿喜欢破坏,拆玩具、撕纸、摔东西之类。他们为什么喜欢?其实是这样:如果说创造一个东西会让人感觉自己有力量,那么,毁灭一个东西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幼儿能造出一个东西吗?
对于人的心理来说,最可怕的并不是创造和破坏,而是既不能创造,又不能破坏, 那意味着力量的瘫痪。
“富二代”也抢劫,你信吗?如果你不信,那说明你对人的心理是多么不了解。辽宁盘锦有一个“富二代”,驾驶豪华轿车模仿好莱坞警匪片情节,不到20天连续抢劫5起,共抢到4600元。媒体在报道时,说他抢劫是为了“寻求刺激”。
要“寻求刺激”的有钱人在今天也未免太多了点,注意一下各地的社会新闻,你会发现,这些人好像已经养成了抢劫、强奸、杀人、放火的嗜好。
但我在这里要揭露一下媒体的浅薄。一句“寻求刺激”就把“富二代”抢劫的原因给打发了。这些“富二代”抢的不是钱,是无聊空虚。一个人无聊空虚,恰恰是因为他既不能创造,又不能破坏。他内心想要显示自己有无尽的熊熊大火在燃烧,如果他不愿意自己被烧死,就必须有一个出口。
创造是艰难的,但破坏却非常容易。4600元的抢劫成果对于“富二代”来说并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力量的证明。虽然他并不需要这几个钱,但如果抢劫什么都没得到,他还是会沮丧,因为按照“抢劫”的定义,要有收获才完美。
一个空虚无聊、有软弱无力之感的人其实最有可能成为一个暴徒,而且下手比谁都狠!
别紧张,大多数人都会安然地度过幼儿期的那种破坏阶段。但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等原因,还是有少数人在心理上滞留了下来。
所以,我建议,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撕东西、砸东西,那就让他撕吧、砸吧;长大一点,他可能不再砸东西,又开始拆一些玩具,如果是这样,那就多买点玩具让他拆吧;等到再长大一些后,他就不再砸了,也不再拆了,他要去创造!
你还没结婚?那现在就记住以上的话,以后教育孩子就更有“知识储备”了。
恐惧一旦在人心里扎根,就很难驱散
第二种情况,经历过某种心理创伤。
很多人可能在小时候都被别人打过,就是没被打过,可能也被人嘲弄、辱骂、排斥过。这种伤害对一个人以后的影响之大,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
所以,我要再强烈地建议为人父母者,一定不要轻视这些东西,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以后变成一个自卑懦弱的人,或一个冷血杀手的话,就一定要注意他的心理健康。
正确的做法是:一旦知道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负,不要斥责他,不要说他软弱,而是坚定地站在他一边。鼓励他不要怕,一旦有人欺负自己,就要狠狠地回击,绝不能让恐惧和不安全感在心里扎根。当然,也不要主动去欺负别人。主动去欺负别人的人,长大后往往也不是什么好人。
有的冷血杀手就是这样炼成的——如果他被别人欺负,对心理冲击较大,他就会体验到一种别人对他的破坏带来的无力感,并产生一种只有破坏他人才能感受到力量的心理反应。
假如他无法超越这一点,那么,这种心理反应就会发展成一种危险的心理机制:那帮浑蛋让我痛苦,我要加倍让他们痛苦;并且,因为他们是“他人”,是“他人”让我痛苦,所以我也要让属于“他人”的任何一个人痛苦。让他们最痛苦的方式,就是毁灭他们!
一个人要杀人,他必须先在人性层面杀死自己
再看第三种情况,在成长过程中消除了对生命的敬畏。
纳粹德国的军人当年屠杀犹太人时,有很多人得了神经症;而日本人当年用刺刀捅杀无数中国人,却完全下得了手。难道是因为德国纳粹比日本鬼子文明?
和文明无关。真正的原因是:德国纳粹只把犹太人视为“劣等民族”,但再“劣等”,犹太人都还被看成是人;而日本鬼子则是把中国人当成猪狗。杀人有心理障碍,但杀猪狗却不会。
杀人意味着一个人必须先在人性的层面杀死自己,并遭受人性的报复。因为这种区别,德国纳粹得的是神经症或精神病,日本鬼子则更多的是变态。
他们逃避良心谴责的方式也有区别。德国纳粹是靠“我只是在服从命令”来说服自己不应承担这个责任,自己没有罪;而日本鬼子则是靠蔑视和狂热的信仰,除了他们觉得杀“猪狗”不值得大惊小怪外,还有一个“天皇”罩着他们。
德国纳粹和日本鬼子中当然有很多人渣,就是不发生战争也会杀人。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杀人不是受到法西斯宣传的影响(意识形态只是让他们更合理和无风险地去杀人),而是在自己的思维和性格上,根本就不把人当成生命。
为什么呢?你是否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就是有些男人不想找学医的女人做老婆,因为她们太懂得人体的生理结构了,没神秘感。不管这是不是偏见,想一下,如果把做爱这档子事只是科学地看成是一种人体器官相互啮合的健康运动,还有意思吗?“做爱”和“器官摩擦”虽然说的是同一件事情,但在心理上绝不是同一个意思!
那么,一个人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只是把别人看成是一堆肉体组织,他会觉得生命有神秘感,会敬畏生命吗?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把自己的女儿当成实验的老鼠,折磨两年都下得了手。
还有一些学医的人杀人时非常冷静,像动手术一样,这并不是非常奇怪的事情。
1.出问题的往往不是一个人的能力,而是他的心理
一个人越是感觉到自己要陷入灭顶之灾,软弱无力的自我不堪一击,他就越需要一个可以肯定他的价值,或者带他逃离心理上的危险之地的人。他越恐惧,这个人越像上帝。
批量制造“房奴”“孩奴”“卡奴”的社会也是大规模生产“心奴”的工厂。
什么是“心奴”?很简单,一个人是他心理的奴隶。
有奴隶,就有奴隶主。关键在于,谁是奴,谁是主?
假如我们不幸沦为“心奴”,那么,奴隶主就是那些可以操纵我们的心理,以及可以影响甚至主宰我们命运的人。他们是上司、客户、同事、朋友、商家、路人、媒体、明星、政客、网络红人、宣传机构,以及任何一个和我们接触并想占我们便宜的人。
你可以不信上帝,却无法不和这些人打交道。这才是致命的地方。
对于“房奴”“孩奴”“卡奴”来说,制度公正一些,或者天上掉下一堆钱来让自己捡到,是最有效的奴隶解放宣言。只要有人指出前面就是一片幸福生活的应许之地,并振臂高呼“跟我来”,潜伏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他们往往会在郁闷和愤怒中一跃而起。
但对于“心奴”来说,公正和有钱虽然也可以让他们产生解放的无限热望,却并不是获得自由的万用灵丹。不公正的社会制度和被剥夺感仅仅是他们陷入奴隶状态的催化剂。心理的弱小,才是一个人大踏步向“心奴”迈进的根源。
一个人越恐惧,他求助的人在他心中越像上帝
一个心理弱小的人在陷入困境时,往往会将原因归结为他人的干扰破坏或自己的无能。
一个溺水的人之所以会死死地抓住他面前的任何一个漂浮物,是因为死亡的恐惧让他只剩下了求生的本能。人在心理上“溺水”,也会这样干。 两年前,我的一个旧识A以对上帝般的态度打电话给我:“只要你能帮我把文章写好,我跪下喊你爹都行,求求你了!”
那一刻,我被雷倒了。我们强烈地谴责那种要做别人爹的行为。同样,安然享受别人尊称自己为“爹”也应该受到鄙视——按伦理学的道理,这在道德上是“不应得”的。不就是帮他写好一篇文章嘛,有必要这么夸张吗?
就是黑社会之间火并,厉害的把怂的给吓住了,喝令“跪下”,在没有补充说一句“否则我毙了你”的情况下,也只是要后者喊“爷”。
我静静地听他哭诉,脑海里迅速地闪过两个身影:一个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的主人公格里高尔,他被老板折磨,变成了大甲虫;另一个是俄罗斯作家契诃夫的《一个公务员之死》的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他以为自己得罪了一个官儿,最后吓死了。
A同学就是他们的混合版。
他在一家大型国企的宣传部门当宣传干事,负责告诉大家领导又到了哪儿视察,以及生产形势一片大好。
这活儿看着轻松,其实对人性简直是一种谋杀。很多时候,我们干的工作不得不出卖自尊,但这个职业出卖灵魂。
同时,这个职业具有较强的依附性和不安全感。因为你的工作能力不是由市场来评价,领导的评价也不受市场评价的影响,而是取决于他的个人意志和喜好。
假如一个人仅仅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喜好就可以影响、决定另一个人的处境和命运,他一定喜欢这么干。
反过来,命运被别人捏在手里的人,必然谨小慎微、战战兢兢。这是A同学这类小人物的自保本能。于是,仅仅因为领导说了一句他文章中的某些字句错误,就把他吓得发傻,要喊我做爹。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情况。表面上看来,让A如此惊慌失措的根源是领导对A同学不好的评价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命运,但情况并不完全这样。
在看了他的文章后,我笑了,他的“工作能力”根本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A根本不懂得作为配角配合领导表演,是他的心理出了大麻烦!
A显然不理解,表演从来都是一个领导维系自己权威的手段,而指出下属的不足或错误正是显示自己权力的机会。当一个上司这样做时,他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证明下属错了,而是为了证明自己作为领导无比正确。下属需要做的绝不是惶恐不安,而是配合上司的演出,比如,故意留出一点无关痛痒的毛病让上司指出。
承认这一点真的很痛苦,对于A同学来说,在感觉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恐惧中,他已经无法相信自己,只习惯于根据可以主宰他命运的人对他的态度,来判断他的命运沉浮。
因此,领导的一句表扬,完全可以让他感觉登天;而领导的一句批评,又会让他堕入地狱。只要他是这种心理状态,他整个人就是一个被他人用语言、表情、神态、动作控制的奴隶——任何一个可以影响他的利益和命运的人都可以控制他,在心理上吞食他、毁灭他。
同时,他还相信外在的似乎可以拯救他的所谓权威,比如他打电话求助于我。一个人越是感觉到自己要陷入灭顶之灾、软弱无力的自我不堪一击时,他就越需要一个可以肯定他的价值,或者带他逃离心理上的危险之地的人。他越恐惧,这个人越像上帝。
2.内心强大就是一个人在他人面前具有无法被摧毁的心理优势
在一个更有钱的人面前,一个有钱人从小人物和穷人那儿所建立起来的“心理强大”会迅速崩溃——因为他用钱堆出来的那个看起来很牛叉的“自我”将迅速贬值到零。
心理强大的名人博物馆里排列着这些名字:苏格拉底、耶稣、老子、荆轲、唐睢、文天祥、诸葛亮、关羽、***、切?格瓦拉……
跳出三界外的佛教隐修者、在人类智慧的最高殿堂里思考的哲学家、经受严刑拷打的革命者、充满狂热信仰的宗教信徒、杀人如麻的冷血杀手、百折不挠的商业巨头……他们都属于心理强大的种群。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在心理上极为强悍。他可以贫穷潦倒、可以承受众人的排斥迫害、可以遭受牢狱之灾、可以承受身体的剧痛、可以面对死亡的威胁,但始终保持着无法被摧毁的心理优势。
心理强大的程度,往往与一个人的优秀程度或残忍程度,以及对人类的贡献程度或破坏程度成正比。因为越是心理强大,一个人就越有胆识去拯救苍生,或是对这个世界痛下杀手。
请大家注意,当我说“心理强大”时,没有说它是好或是坏,因为一个心理强大的人也可能是个无恶不作的人。用社会科学的专用名词说,它是“价值中立”的。心理强大与否本身不是道德问题,不能说好坏。但有一点非常清楚:有错的从来不是我们想变成一个心理强大的人,而是去做一个坏人!
鉴于“心理强大”的模糊性,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这个概念,我要提供几种不同解释的版本:
(1)世俗意义上的心理强大
一个人如果能用钱砸别人,用权力压别人,他是不是很强大?
有一个美国的思想家,在20世纪60年代接受一家电台采访时说了一个故事:
某天下午,一位客户走进一家邮局,要办理一个快递。这时候恰好到了下班的时间,邮局员工就告诉这位客户,叫他明天再来。任这个客户怎么恳求,邮局员工都不搭理他。当客户绝望而又愤怒地走后,看着他的背影,思想家描述,邮局员工露出了一丝微笑,一丝“施虐狂的微笑”。
这个思想家叫埃里希?弗洛姆,犹太人,精神分析大师,和平主义者,一个好人。
现在的问题是:邮局员工在客户面前是不是心理强大?
弗洛姆斩钉截铁地回答:根本不是!靠权力施虐的人完全是一个懦夫。
恰恰是因为他们的自我衰弱无力,他们才需要通过“合法”地行使权力,捕获、虐待那些可以被他们的权力支配的猎物来让自己感觉到很有力量。用钱砸别人的人同样如此。
换言之,他们的强大仅仅是他们握有权力所造成的心理幻觉。假如你也认为这些人强大,那么,我要冷酷地指出:你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这个世界展示给你看的是什么样子,在你看来好像世界就真的是这种样子。
我们经常被很多表面的现象所骗。这个时候,与其去指责骗子,不如反思一下,自己的大脑和心理是不是出了问题?一个人在对另一个人失望的时候往往说:“都怪我看走眼了”或“都怪我眼睛瞎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真正的原因是他的心“瞎”了,他其实是根据自己心里的意愿和想象把别人看成了某种样子,但可惜别人不是。
当然,说邮局员工的强大只是一种幻觉是就本质而言。作为一种客观现象,我们仍有必要承认,他们在比他们弱小的人面前还是感觉挺爽。这就是世俗层面的心理强大,它是真正的心理强大的赝品。
世俗层面的心理强大有一个特征:一个人的心理就像一个收缩袋,碰到比他弱的人就使劲膨胀,碰到比他强的人则急剧萎缩。
确实,没有什么妨碍一个富人在小人物和穷人面前突然之间在心理上显得强悍无比。但是,根据同样的心理逻辑,也没有什么妨碍他从小人物和穷人那儿建立起来的“心理强大”在一个更有钱的人面前迅速崩溃。因为他用钱堆出来的那个看起来很牛叉的“自我”将迅速贬值到零。
世俗意义上的心理强大只是一个概念的偷换。一个人占有了在社会上“强”的东西,比如金钱、权力、地位,在心理上就把这些东西当成了他的自我,把它们的“强”变成了他自我的强大。
(2)智力层面的心理强大
一个聪明人之所以在一个笨人面前有心理优势,仅仅在于“聪明可以玩别人,而愚笨只能被人玩”这一深入人心的社会游戏有利于他。
但是,一个对世界了解很多的人的心理强大,却是因为他可以看到一些事情会发生或不会发生,从而为他增强了对由世界的陌生性所带来的危险的心理防御能力。知道明天会下雨,明天的下雨对于他来说便是一件虽然客观上不可控制,但在心理上却可以控制的事情。
(3)哲学、宗教意义上的心理强大
斩断和这个社会的心理联系可以让一个人超凡入圣。但这种哲学、宗教意义上的心理强大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获得,比如宗教隐修者、古典哲学家。
在这些高人面前,世间的一切纷扰都被他的理性能力或终极的信仰一一化解。甚至死亡都不是一种威胁,而是世间生活的自然延续。或许它还是天堂的入口。
社会中生活的绝大多数人永远无法在心理修炼上达到这些高人的高度。
在心理上他们无异于另一种生物,但他们是一个理想的观照。乌托邦的意义绝不在于实现它,而是让人看到:如果这个世界上有让人感觉不能忍受的苦难,那么,人们可以并且应该去追求的是什么。
没有多少人可以像宗教大师和哲学大师那样去生活,要像他们那样去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思维的误区。但是,这从来也不妨碍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像他们那样去思考。
(4)心理变态类、精神病意义上的心理强大
有两种人也心理强大:宗教极端分子和冷血杀手。对宗教极端分子来说,要做到心理强大必须满足以下几点。
①他所信仰的对象必须被设定具有万能的力量,而他彻底依附于这个对象,分沾了这个对象的属性,让自己感觉到了这种力量。如果上帝那么牛叉,而我变成了他的一部分,或者有他罩着我,那么,我在别人面前也足够牛叉。这一招其实不仅宗教极端分子在玩,很多人也在玩。
比如,按有钱就牛叉的游戏规则,某些富裕省份的人总是瞧不起贫穷省份的人。
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这样搞笑的一幕:一个富裕省份的穷人,都可以在一个贫穷省份的富人面前炫耀优越感。按实力的规则,这很让人费解:你都没别人有钱,在别人面前牛叉什么?秘密在于这样的一种社会心理机制:虽然我是个穷人,被本省的人瞧不起,但是,因为这个省富裕,所以也就相当于我富裕;你虽然比我有钱,但是,你属于贫穷的省份,所以也相当于你穷。
综上,我比你有钱,所以,我可以瞧不起你。
这意思是:虽然我在本省只是一条虫,但是,因为我是它的一部分,所以,我在你面前是一条龙。
我想说,穷人在心理上喜欢搭富人的便车,因为自己和富人是一个地方的,便获得一种自己也牛叉的幻觉,这种癖好是没有出息的。
②这种信仰必须设定至少一个“异端”或“敌人”,信徒有神圣的义务消灭他们。
③消灭这些“异端”和“敌人”,是一个人履行神圣的信徒义务,由此将获得信仰的最高褒奖。
看到没有?这三点分别给予宗教极端分子以力量感、愤怒和对生命的蔑视。它们一个比一个强大。
冷血杀手与此稍有不同,但在心理依恃上没有和宗教极端分子分道扬镳。虽然没有一个万能的信仰对象给他力量感,但他同样有两个可怕的武器:愤怒和对生命的蔑视。他对社会充满了仇恨,攻击性十足,像一头潜伏在黑暗深处的饿狼,随时准备向毫无防御能力的猎物扑去。
一个人越显得愤怒,恐惧就越不会袭击他。所以,愤怒有时候是人消除恐惧的方法,因为当你体验到愤怒的时候,你就不会再体验到恐惧。
愤怒不仅仅可以驱散恐惧,还可以让人有力量感。任何愤怒都力图指向一个对象,它意在毁灭这个对象。在这个对象面前,一个即使曾经是多么软弱无力的人也可以一跃而成为一个主动者。力由他指向外在的对象,而外在对象则是他的力的承受者,相对就处于弱势。如果他具有足够的愤怒和仇恨,这种力的强度就会越大,外部世界也就越弱,他在心理上就足够强大。
3.很多人的“成熟”只是就混社会而言,在心理上他从来没有长大
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撕东西、砸东西,那就让他撕吧、砸吧;慢慢长大后,他可能不再砸东西了,又开始拆一些玩具,如果是这样,那就多买点玩具,让他多拆吧;等到再长大一些后,他就不再砸了,也不再拆了,他要去创造!
冷血杀手的破坏力是惊人的。
赵承熙拿着枪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里狂射,32个人马上就成为他的枪下鬼;杀手加藤智大在日本东京闹市街头持刀一路砍杀,虽然刀只是小规模杀伤性武器,但也造成了7人死亡、10人受伤的重大伤亡。
经济学家看谁都像是一个随时可以把自己当商品给卖了的人,而精神病学家看谁都像是精神病。所以,在经济学家眼中,民工并不是人,他们只是廉价的劳动机器。而精神病学家孙东东说了,99%的上访者都有精神病。
看到没有?他们之所以成为“砖家”“叫兽”,不只是没有良心,而且他们的大脑已经被现代的学术分科摧残,已经无法像普通人一样正常地思考。他们还被自己的心理利益劫持:如果我承认经济学和精神病学并不牛叉,只能在某些领域里玩,在别的领域根本说不了话,有多少人会认为我是权威,会崇拜我,那我的高额出场费从哪儿来?
但赵承熙和加藤智大都不是精神病。他们一个是把自己想象成恶魔,一个是把自己想象成英雄,这样才敢杀人。
在中国,赵承熙和加藤智大不乏同道。像***同学、邱兴华同学、石悦军同学、郑明生同学等都是冷血杀手这一铁血军团的忠诚战士。
杨佳“杨大侠”算不算?虽然他的心理也强悍,但不属于冷血杀手系列,至少不是我们所说的那种版本。他出事后,我发现了他作为北京人,相对于上海人(上海警察)的心理优势。而且,他有足够的愤怒。没有愤怒支撑的人,是不敢杀人的。
尽管和马克思、爱因斯坦并称为“犹太三巨头”的弗洛伊德曾遭受百般骂名,但至少,这是一个根本性地改变了世界的牛人,他这句话绝对是真理:往往是过去把我们弄成了现在的样子。
注意,有一件事情强烈刺激到了你,你意识到了,那就永远不会消失。
看起来它不在了,其实只是被你压抑到了黑暗的内心深处,它还会乔装打扮,通过迂回曲折的通道来暗中影响你、操纵你。
冷血杀手在成长(包括幼时和成年)的过程中,都至少有以下特征中的任何一种,或经历过以下事件中的任何一件。
(1)不能超越幼儿期的破坏性。
(2)经历过某种心理创伤。
(3)在成长过程中消除了对生命的敬畏。
过去,常常给我们的现在和未来下绊
先说第一种,不能超越幼儿期的破坏性。
一个人虽然长大了,但在心理上可能还是一个幼儿。
我们不要看一个人是大人,就以为他“成熟”了,他可能在混社会的意义上成熟了,但在心理上,还是一直“固着”在小时候的某个阶段。有的人甚至活了一辈子,在最深层的心理特征上,都是一个婴儿。
比如,有的人好像觉得谁都欠他的,谁给他什么都是应该的,不给他就会恼怒,就是他在心理上还没有长大。这个世界,还像他当初处于父母的庇护之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不给就生气的世界一样。
有的人一辈子都不会从心底爱上一个人,体验到什么叫爱情,一样是没有长大,因为他还像小时候一样,缺乏爱的能力。
弗洛伊德曾经把那些对金钱贪得无厌的人称为在心理上还处于婴儿的“肛门阶段”,因为那段时期婴儿最喜欢摸大便,而大便和黄金有点像,都是金黄色的。
我不知道因为黄金和大便在颜色上有点相似,弗洛伊德就得出这个结论有多大的说服力。但相信我,一个人如果不能在心理上超越他小的时候,那么,小时候干了什么事情,他长大后一定会想方设法去干,哪怕是变相地,他也要去干。他活着当然不是为了这个,但如果他不去干,他会难受得要死。
问一下自己,你最喜欢吃的东西是什么?往往是你小时候吃过,非常喜欢吃,但却没有机会大肆地饱餐一顿的东西!比如一种水果、一种小吃,小时候你因为没有足够的钱痛快地吃一回,在心理上处于饥饿状态,那么你一生对它都感到饥饿!
我们都知道幼儿喜欢破坏,拆玩具、撕纸、摔东西之类。他们为什么喜欢?其实是这样:如果说创造一个东西会让人感觉自己有力量,那么,毁灭一个东西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幼儿能造出一个东西吗?
对于人的心理来说,最可怕的并不是创造和破坏,而是既不能创造,又不能破坏, 那意味着力量的瘫痪。
“富二代”也抢劫,你信吗?如果你不信,那说明你对人的心理是多么不了解。辽宁盘锦有一个“富二代”,驾驶豪华轿车模仿好莱坞警匪片情节,不到20天连续抢劫5起,共抢到4600元。媒体在报道时,说他抢劫是为了“寻求刺激”。
要“寻求刺激”的有钱人在今天也未免太多了点,注意一下各地的社会新闻,你会发现,这些人好像已经养成了抢劫、强奸、杀人、放火的嗜好。
但我在这里要揭露一下媒体的浅薄。一句“寻求刺激”就把“富二代”抢劫的原因给打发了。这些“富二代”抢的不是钱,是无聊空虚。一个人无聊空虚,恰恰是因为他既不能创造,又不能破坏。他内心想要显示自己有无尽的熊熊大火在燃烧,如果他不愿意自己被烧死,就必须有一个出口。
创造是艰难的,但破坏却非常容易。4600元的抢劫成果对于“富二代”来说并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力量的证明。虽然他并不需要这几个钱,但如果抢劫什么都没得到,他还是会沮丧,因为按照“抢劫”的定义,要有收获才完美。
一个空虚无聊、有软弱无力之感的人其实最有可能成为一个暴徒,而且下手比谁都狠!
别紧张,大多数人都会安然地度过幼儿期的那种破坏阶段。但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等原因,还是有少数人在心理上滞留了下来。
所以,我建议,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撕东西、砸东西,那就让他撕吧、砸吧;长大一点,他可能不再砸东西,又开始拆一些玩具,如果是这样,那就多买点玩具让他拆吧;等到再长大一些后,他就不再砸了,也不再拆了,他要去创造!
你还没结婚?那现在就记住以上的话,以后教育孩子就更有“知识储备”了。
恐惧一旦在人心里扎根,就很难驱散
第二种情况,经历过某种心理创伤。
很多人可能在小时候都被别人打过,就是没被打过,可能也被人嘲弄、辱骂、排斥过。这种伤害对一个人以后的影响之大,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
所以,我要再强烈地建议为人父母者,一定不要轻视这些东西,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以后变成一个自卑懦弱的人,或一个冷血杀手的话,就一定要注意他的心理健康。
正确的做法是:一旦知道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负,不要斥责他,不要说他软弱,而是坚定地站在他一边。鼓励他不要怕,一旦有人欺负自己,就要狠狠地回击,绝不能让恐惧和不安全感在心里扎根。当然,也不要主动去欺负别人。主动去欺负别人的人,长大后往往也不是什么好人。
有的冷血杀手就是这样炼成的——如果他被别人欺负,对心理冲击较大,他就会体验到一种别人对他的破坏带来的无力感,并产生一种只有破坏他人才能感受到力量的心理反应。
假如他无法超越这一点,那么,这种心理反应就会发展成一种危险的心理机制:那帮浑蛋让我痛苦,我要加倍让他们痛苦;并且,因为他们是“他人”,是“他人”让我痛苦,所以我也要让属于“他人”的任何一个人痛苦。让他们最痛苦的方式,就是毁灭他们!
一个人要杀人,他必须先在人性层面杀死自己
再看第三种情况,在成长过程中消除了对生命的敬畏。
纳粹德国的军人当年屠杀犹太人时,有很多人得了神经症;而日本人当年用刺刀捅杀无数中国人,却完全下得了手。难道是因为德国纳粹比日本鬼子文明?
和文明无关。真正的原因是:德国纳粹只把犹太人视为“劣等民族”,但再“劣等”,犹太人都还被看成是人;而日本鬼子则是把中国人当成猪狗。杀人有心理障碍,但杀猪狗却不会。
杀人意味着一个人必须先在人性的层面杀死自己,并遭受人性的报复。因为这种区别,德国纳粹得的是神经症或精神病,日本鬼子则更多的是变态。
他们逃避良心谴责的方式也有区别。德国纳粹是靠“我只是在服从命令”来说服自己不应承担这个责任,自己没有罪;而日本鬼子则是靠蔑视和狂热的信仰,除了他们觉得杀“猪狗”不值得大惊小怪外,还有一个“天皇”罩着他们。
德国纳粹和日本鬼子中当然有很多人渣,就是不发生战争也会杀人。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杀人不是受到法西斯宣传的影响(意识形态只是让他们更合理和无风险地去杀人),而是在自己的思维和性格上,根本就不把人当成生命。
为什么呢?你是否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就是有些男人不想找学医的女人做老婆,因为她们太懂得人体的生理结构了,没神秘感。不管这是不是偏见,想一下,如果把做爱这档子事只是科学地看成是一种人体器官相互啮合的健康运动,还有意思吗?“做爱”和“器官摩擦”虽然说的是同一件事情,但在心理上绝不是同一个意思!
那么,一个人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只是把别人看成是一堆肉体组织,他会觉得生命有神秘感,会敬畏生命吗?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把自己的女儿当成实验的老鼠,折磨两年都下得了手。
还有一些学医的人杀人时非常冷静,像动手术一样,这并不是非常奇怪的事情。
道奇微- 帖子数 : 677
注册日期 : 14-01-25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