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呼吸运动有关的肌肉。包括肋间外肌和膈肌,胸锁乳突肌、背部肌群、胸部肌群等等
与呼吸运动有关的肌肉。包括肋间外肌和膈肌,胸锁乳突肌、背部肌群、胸部肌群等等
与呼吸运动有关的肌肉。包括肋间外肌和膈肌,胸锁乳突肌、背部肌群、胸部肌群等等
呼吸肌包括肋间外肌和膈肌。
膈肌: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腔增大;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腔缩小。
肋间外肌: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体积增大;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体积减小...
呼吸时胸廓变化。吸气:扩大;呼气:缩小。
呼吸时肺的体积与压强。
吸气:肺扩张,体积变大,外界气压>肺内气压;
呼气:肺回缩,体积变小,外界气压<肺内气压。
辅助呼吸肌
用力吸气时,除了膈肌、肋间外肌的收缩,胸锁乳突肌、背部肌群、胸部肌群等发生收缩,参与扩张胸廓
用力呼气时,除了膈肌、肋间外肌的舒张,肋间内肌、腹肌等发生收缩,参与收缩胸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COPD稳定期的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预防急性发作,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尽可能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防止或减缓心肺功能的继续减退,预防或减轻慢性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康复治疗包括卫生宣教、心理支持、药物治疗、预防感染和增强机体免疫力、医疗体育和物理治疗、长期氧疗、营养治疗、呼吸体操和呼吸肌锻炼等。其中呼吸体操和呼吸肌锻炼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腹式呼吸
目前国内临床对COPD的治疗多偏重于急性期的药物治疗,忽视了稳定期的康复理疗。通过本文介绍,不难发现康复疗法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显著疗效的好方法,应引起足够重视。
或称膈式呼吸。肺气肿患者由于膈肌下移、收缩效率减低以及气道阻力增加和胸肺有效顺应性减低,往往动员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过程。因此,即使在安静情况下,肺气肿病人的呼吸常以上胸廓活动为主。在急性加重期辅助呼吸肌的作用更加明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者呼吸常表浅而短促,这种以胸式呼吸为主的表浅呼吸既不能保证肺脏有效的通气量,又易引起呼吸肌的紧张,增加耗氧量,诱发呼吸肌疲劳。运用膈肌做深缓呼吸,改变辅助呼吸肌参与的不合理的浅速呼吸方式,以提高潮气容积,减少无效死腔,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气体分布,降低呼吸功耗,缓解气促症状。因此,呼吸体操的重点是训练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主要是靠腹肌和膈肌收缩而进行的一种呼吸,关键在于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吸气时放松腹肌,膈肌收缩,位置下移,腹壁隆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膈肌松弛,回复原位,腹部凹下,增加呼气潮气容积。呼吸运动中,尽可能减少肋间肌以及辅助呼吸肌做功,使之保持松弛和休息。
掌握三种呼吸体操锻炼方式的作用原理、特点以及具体的锻炼方法。
根据病情,锻炼时可取卧位、坐位或立位。如取卧位,两膝下可垫软枕,使之半屈,腹肌松弛。首先应全身肌肉放松,包括紧张的辅助呼吸肌群。由于腹式呼吸的外在表现为腹部的隆起和下陷,因此,应教会病人在呼吸中注意腹部的活动。通常将左、右手分别放于上腹部和前胸部,便于观察胸腹运动情况。即用一手按在上腹部,呼气时,腹部下沉,该手稍微加压用力,以进一步增加腹内压,促使膈肌上抬;吸气时,上腹部对抗该手的压力,徐徐隆起。这样患者可通过手感,了解胸腹活动是否符合要求,注意及时纠正。要求:静息呼吸,经鼻吸气,从口呼气,呼吸气应该缓慢和均匀,吸气时可见到上腹部鼓起;呼气时可见到腹部凹陷,而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或不动。逐渐延长呼气时间,使吸气和呼气时间之比达到1:2~3。
腹式呼吸锻炼初始,每日2次,每次10~15min。动作要领掌握以后,可逐渐增加次数和每次的时间。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在卧位、坐位或立位以及行走时,随时随地进行锻炼,最终形成一种不自觉的习惯呼吸方式。
缩唇呼吸
肺心病患者由于反复发生气道感染,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和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支气管平滑肌和弹性纤维结构遭受损害而发生机化。在少数患者可见到支气管软骨的萎缩变性,部分被结缔组织取代。因此,气道壁失去了胸内压增加时的支撑力,当胸内压急骤增大时可发生管腔的过早塌陷闭塞,肺泡气体滞留,呼出气量减少,进而影响吸气量。采用缩唇徐徐呼气,可延缓呼气气流压力的下降,提高气道内压,避免胸内压增加对气道的动态压迫,使等压点移向中央气道,防止小气道的过早闭合,使肺内残气更易于排出,有助于下一次吸气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增加肺泡换气,改善缺氧。
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调整。缩唇口形太小,呼气阻力过大,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呼出气量反而减少;缩唇口形太大,则不能达到防止小气道过早陷闭的目的。缩唇口形大小和呼气流量,以能使距离口唇15~20cm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不致熄灭为适度。严格地说,缩唇呼气是腹式呼吸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求缩唇呼气贯穿于腹式呼吸锻炼中去。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肺心病患者采用缩唇呼气后呼吸频率减慢、潮气容积增加以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改善。缩唇呼气改善气体交换的机理尚未完全被阐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a.呼吸频率减少潮气容积增大,死腔重复呼吸减少,呼吸效率增强。
b.气道内压力增加,可防止气道动态陷闭,有利于肺泡气的排出,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c.功能残气量减少,从而减少功能残气量对吸入的新鲜气体的稀释,增加肺泡氧分压和降低肺泡二氧化碳分压,从而改善气体交换。
过度通气法
借助于重复呼吸环路以保证二氧化碳恒定,患者以高的每分钟通气量进行较长时间的重复呼吸,主要目的是改善呼吸肌耐力,其结果以测定最大持续通气量来判断。
Belman等采用此法对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者进行了6周的呼吸肌锻炼,患者每日进行2次的最大持续通气量动作。每次15min,2次之间间隔15min。结果发现,亚强度运动耐力、最大持续通气量和12min行走距离增加。
阻力呼吸法
利用阻力呼吸器调节不同水平的吸气或呼气阻力,以正常的呼吸频率在阻力呼吸器上进行连续呼吸,进行呼吸肌肌力和耐力的锻炼。
1)非线性阻力呼吸器:国内生产的肺力泰(PFLETY)属于此类装置。锻炼强度可通过阻力孔的大小来调节,10个阻力孔可产生10种不同的呼吸阻力。锻炼时旋转活门体,使合适的小孔与活门体上的通气孔对齐。在做吸气肌锻炼或呼气肌锻炼时,分别将活门体上的吸气端或呼气端套在主体件上并使通气孔与主体件上合适的小孔对齐。
非线性阻力呼吸器的优点是体积小、携带方便、清洗简单,并且价格低廉,适合于长期呼吸肌锻炼。但缺点是压力负荷的调节较粗略,并且易受吸气流量和潮气容积的影响,使锻炼的负荷不稳定。
2)阈值压力负荷装置:Flynn等研制的阈值压力锻炼装置,由一个塑料活塞组成,在塑料筒的底部有一个铅砝码置于圆形的吸气孔(空气进入处)上。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已经研制成功了阈值压力呼吸肌锻炼装置。
阈值压力负荷装置具有以下优点:a.使用简便,价格便宜,携带方便,适合于家庭使用;b.压力负荷可靠,易于调节;c.压力负荷大小相对不依赖流量的变化,使锻炼负荷稳定,避免了呼吸方式对锻炼效果的影响;d.患者无对抗非线性阻力呼吸器呼吸的窒息感,患者易于接受,便于推广。
3)靶流量阻力装置(target-flow resistive device):患者吸气产生吸气流量使靶流量阻力装置的流量表中的球达到顶部,由医师调整该流量表,使患者产生70%的最大吸气压以保持小球在该流量表的顶部。通过节拍器使吸气时间设定为3s,呼气时间(无负荷)为4s,即呼吸频率为8~9次/分钟。通常每日锻炼2次,每次15min。
膈肌起搏
基本原理是通过功能性电刺激膈神经引起膈肌收缩,达到改善通气的目的。有植入式膈肌起搏器(implanted diaphragm pacers,IDP)和体外膈肌起搏器(external diaphragm pacemaker,EDP)两种。前者具有创伤性,可导致许多医源性并发症,包括植入电极手术时损伤膈神经、局部组织感染、疤痕压迫神经等,患者较难接受;并且价格昂贵,不适合用于康复治疗。中山医科大学于1987年自行设计和研制成功了体外膈肌起搏器,系国内外首创。与植入式膈肌起搏器装置完全不同,通过体表电极刺激膈神经运动点,使膈肌有规律的收缩,从而改善了通气情况。
COPD患者经过呼吸体操和呼吸肌锻炼的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对增加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有积极的作用,是COPD稳定期康复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所谓呼吸肌,主要是指膈肌。
气息训练要加强呼吸肌的训练
呼吸肌包括肋间外肌和膈肌。
膈肌: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腔增大;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腔缩小。
肋间外肌: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体积增大;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体积减小...
呼吸时胸廓变化。吸气:扩大;呼气:缩小。
呼吸时肺的体积与压强。
吸气:肺扩张,体积变大,外界气压>肺内气压;
呼气:肺回缩,体积变小,外界气压<肺内气压。
辅助呼吸肌
用力吸气时,除了膈肌、肋间外肌的收缩,胸锁乳突肌、背部肌群、胸部肌群等发生收缩,参与扩张胸廓
用力呼气时,除了膈肌、肋间外肌的舒张,肋间内肌、腹肌等发生收缩,参与收缩胸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COPD稳定期的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预防急性发作,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尽可能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防止或减缓心肺功能的继续减退,预防或减轻慢性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康复治疗包括卫生宣教、心理支持、药物治疗、预防感染和增强机体免疫力、医疗体育和物理治疗、长期氧疗、营养治疗、呼吸体操和呼吸肌锻炼等。其中呼吸体操和呼吸肌锻炼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腹式呼吸
目前国内临床对COPD的治疗多偏重于急性期的药物治疗,忽视了稳定期的康复理疗。通过本文介绍,不难发现康复疗法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显著疗效的好方法,应引起足够重视。
或称膈式呼吸。肺气肿患者由于膈肌下移、收缩效率减低以及气道阻力增加和胸肺有效顺应性减低,往往动员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过程。因此,即使在安静情况下,肺气肿病人的呼吸常以上胸廓活动为主。在急性加重期辅助呼吸肌的作用更加明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者呼吸常表浅而短促,这种以胸式呼吸为主的表浅呼吸既不能保证肺脏有效的通气量,又易引起呼吸肌的紧张,增加耗氧量,诱发呼吸肌疲劳。运用膈肌做深缓呼吸,改变辅助呼吸肌参与的不合理的浅速呼吸方式,以提高潮气容积,减少无效死腔,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气体分布,降低呼吸功耗,缓解气促症状。因此,呼吸体操的重点是训练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主要是靠腹肌和膈肌收缩而进行的一种呼吸,关键在于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吸气时放松腹肌,膈肌收缩,位置下移,腹壁隆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膈肌松弛,回复原位,腹部凹下,增加呼气潮气容积。呼吸运动中,尽可能减少肋间肌以及辅助呼吸肌做功,使之保持松弛和休息。
掌握三种呼吸体操锻炼方式的作用原理、特点以及具体的锻炼方法。
根据病情,锻炼时可取卧位、坐位或立位。如取卧位,两膝下可垫软枕,使之半屈,腹肌松弛。首先应全身肌肉放松,包括紧张的辅助呼吸肌群。由于腹式呼吸的外在表现为腹部的隆起和下陷,因此,应教会病人在呼吸中注意腹部的活动。通常将左、右手分别放于上腹部和前胸部,便于观察胸腹运动情况。即用一手按在上腹部,呼气时,腹部下沉,该手稍微加压用力,以进一步增加腹内压,促使膈肌上抬;吸气时,上腹部对抗该手的压力,徐徐隆起。这样患者可通过手感,了解胸腹活动是否符合要求,注意及时纠正。要求:静息呼吸,经鼻吸气,从口呼气,呼吸气应该缓慢和均匀,吸气时可见到上腹部鼓起;呼气时可见到腹部凹陷,而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或不动。逐渐延长呼气时间,使吸气和呼气时间之比达到1:2~3。
腹式呼吸锻炼初始,每日2次,每次10~15min。动作要领掌握以后,可逐渐增加次数和每次的时间。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在卧位、坐位或立位以及行走时,随时随地进行锻炼,最终形成一种不自觉的习惯呼吸方式。
缩唇呼吸
肺心病患者由于反复发生气道感染,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和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支气管平滑肌和弹性纤维结构遭受损害而发生机化。在少数患者可见到支气管软骨的萎缩变性,部分被结缔组织取代。因此,气道壁失去了胸内压增加时的支撑力,当胸内压急骤增大时可发生管腔的过早塌陷闭塞,肺泡气体滞留,呼出气量减少,进而影响吸气量。采用缩唇徐徐呼气,可延缓呼气气流压力的下降,提高气道内压,避免胸内压增加对气道的动态压迫,使等压点移向中央气道,防止小气道的过早闭合,使肺内残气更易于排出,有助于下一次吸气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增加肺泡换气,改善缺氧。
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调整。缩唇口形太小,呼气阻力过大,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呼出气量反而减少;缩唇口形太大,则不能达到防止小气道过早陷闭的目的。缩唇口形大小和呼气流量,以能使距离口唇15~20cm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不致熄灭为适度。严格地说,缩唇呼气是腹式呼吸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求缩唇呼气贯穿于腹式呼吸锻炼中去。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肺心病患者采用缩唇呼气后呼吸频率减慢、潮气容积增加以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改善。缩唇呼气改善气体交换的机理尚未完全被阐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a.呼吸频率减少潮气容积增大,死腔重复呼吸减少,呼吸效率增强。
b.气道内压力增加,可防止气道动态陷闭,有利于肺泡气的排出,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c.功能残气量减少,从而减少功能残气量对吸入的新鲜气体的稀释,增加肺泡氧分压和降低肺泡二氧化碳分压,从而改善气体交换。
过度通气法
借助于重复呼吸环路以保证二氧化碳恒定,患者以高的每分钟通气量进行较长时间的重复呼吸,主要目的是改善呼吸肌耐力,其结果以测定最大持续通气量来判断。
Belman等采用此法对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者进行了6周的呼吸肌锻炼,患者每日进行2次的最大持续通气量动作。每次15min,2次之间间隔15min。结果发现,亚强度运动耐力、最大持续通气量和12min行走距离增加。
阻力呼吸法
利用阻力呼吸器调节不同水平的吸气或呼气阻力,以正常的呼吸频率在阻力呼吸器上进行连续呼吸,进行呼吸肌肌力和耐力的锻炼。
1)非线性阻力呼吸器:国内生产的肺力泰(PFLETY)属于此类装置。锻炼强度可通过阻力孔的大小来调节,10个阻力孔可产生10种不同的呼吸阻力。锻炼时旋转活门体,使合适的小孔与活门体上的通气孔对齐。在做吸气肌锻炼或呼气肌锻炼时,分别将活门体上的吸气端或呼气端套在主体件上并使通气孔与主体件上合适的小孔对齐。
非线性阻力呼吸器的优点是体积小、携带方便、清洗简单,并且价格低廉,适合于长期呼吸肌锻炼。但缺点是压力负荷的调节较粗略,并且易受吸气流量和潮气容积的影响,使锻炼的负荷不稳定。
2)阈值压力负荷装置:Flynn等研制的阈值压力锻炼装置,由一个塑料活塞组成,在塑料筒的底部有一个铅砝码置于圆形的吸气孔(空气进入处)上。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已经研制成功了阈值压力呼吸肌锻炼装置。
阈值压力负荷装置具有以下优点:a.使用简便,价格便宜,携带方便,适合于家庭使用;b.压力负荷可靠,易于调节;c.压力负荷大小相对不依赖流量的变化,使锻炼负荷稳定,避免了呼吸方式对锻炼效果的影响;d.患者无对抗非线性阻力呼吸器呼吸的窒息感,患者易于接受,便于推广。
3)靶流量阻力装置(target-flow resistive device):患者吸气产生吸气流量使靶流量阻力装置的流量表中的球达到顶部,由医师调整该流量表,使患者产生70%的最大吸气压以保持小球在该流量表的顶部。通过节拍器使吸气时间设定为3s,呼气时间(无负荷)为4s,即呼吸频率为8~9次/分钟。通常每日锻炼2次,每次15min。
膈肌起搏
基本原理是通过功能性电刺激膈神经引起膈肌收缩,达到改善通气的目的。有植入式膈肌起搏器(implanted diaphragm pacers,IDP)和体外膈肌起搏器(external diaphragm pacemaker,EDP)两种。前者具有创伤性,可导致许多医源性并发症,包括植入电极手术时损伤膈神经、局部组织感染、疤痕压迫神经等,患者较难接受;并且价格昂贵,不适合用于康复治疗。中山医科大学于1987年自行设计和研制成功了体外膈肌起搏器,系国内外首创。与植入式膈肌起搏器装置完全不同,通过体表电极刺激膈神经运动点,使膈肌有规律的收缩,从而改善了通气情况。
COPD患者经过呼吸体操和呼吸肌锻炼的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对增加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有积极的作用,是COPD稳定期康复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所谓呼吸肌,主要是指膈肌。
气息训练要加强呼吸肌的训练
道奇微- 帖子数 : 677
注册日期 : 14-01-25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