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修"入法界" 善财童子是人间道修持者楷模
在家修"入法界" 善财童子是人间道修持者楷模
编者按:《华严经》“入法界品”讲述的是善财童子五十三次参拜访大善知识(证道圣者)之修学证性经历,上周我网刊布了谭浩辉先生的《探秘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修行本源码》揭示了善财童子如何证入佛果位,并籍此梳理出五十三参的修行本源码。该文刊布后,引发了网友们进一步讨论,因此作者就在家居士如何修行等问题,再度在我网发表文章《在家修“入法界”》,进一步探讨《华严经》中“入法界”之深意。
香港著名佛教学者谭浩辉
近日接到多位初修佛法的在家居士们来电,不约而同询问:什么是法界?入法界与修行有何关系?入法界有何功用?
一、“入法界” 是整部经王华严之了义
在家居士们的上述提问,应该是缘于读到了本文作者十天前本网站发表题为“探秘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修行本源码”的文章而引发。该篇文章主要述说华严经“入法界品”主角天才学生善财童子五十三次参访大善知识(证道圣者)之修学证性经历,总结了善财童子作为人世间一切修学佛法者的天才楷模,揭示他如何证入佛果位,并籍此梳理出五十三参的修行本源码。该篇文章若按照华严经“信、解、行、证”修行四部曲,是属于证分,修行本源码的探秘,可以说是兆示佛门龙象大德在证性后该如何继续修持、不停行愿的根本方向。
正如该文中所言:“华严经的入法界品,是整部华严经的总持本源码“;如是观之,假若华严九会中缺少了末会的“入法界品”, 整部经王便黯然失色,更难证明十地品中“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和“三界所有,唯有一心”这两个因果圆融的华严经主题了。可见 “入法界” 是整部经王华严之了义 !
二、善财童子以“入法界”为依归 是在家修持者的楷模
善财童子是人类修学佛法、证性之极致,以一心合入法界、排除万难、参参深究而证入果位,以“入法界”为依归,他的坚毅精进成为千百年来佛门众多出家、在家修持者的楷模,皆以善财得道证性的参学历程为榜样。毕竟善财因五十三次参修而成就,对初阶行者们是层次太高、内容太丰富多彩、也太玄妙难思了,这对能放下万缘、一心求法、济度群迷的佛门大德, “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理想的学习楷模。
世俗佛门善信,众多是上有老、下有小、有家庭责任、有经济压力、有俗务承担、需为口奔波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妙德毕竟太深奥、陈义太高了,根本不知从何下手一探“入法界”之妙趣, 所以在家修持佛法的朋友们才有上述提问:为此之故,笔者不揣陋学,执笔写此篇主旨是解说在家修持如何能入法界,供一众俗务缠身,却有志修持佛法的在家初阶修行人参考指正。
三、业力牵引构成不同“法界” 遂有六道轮回
在回应俗世善信修持应以何法能进入法界前,我们先应理解两点:1、何谓法界?2、入法界有何功用?
缘于业力牵引而构成不同法界之必然法则, 佛教遂有六道轮回、十法界之说。 十法界可比喻为一个九层宝塔, 六道分为三善道和三恶道, 地狱、饿鬼、畜生为三恶道,顺序在九层塔之最底一至三层;而阿修罗、人和天为三善道,分布在九层塔的四、五、六层;从最底层至第六层, 合称为六道, 六道全部生灵因业力牵引, 必须承受因果轮回制约;塔的第七至九层, 已得解脱,不受因果轮回制约,分别为第七层声闻、缘觉之小乘证性者居土;第八层为大乘菩萨所居土,第九层为权佛法界, 十方三世诸佛净土,如阿弥陀佛之西方极乐世界, 皆在宝塔的最顶层。而第十法界就是化权归实,不受一尘, 妙化圆明的常寂光宗土、大法界心, 就像一颗寂而遍照的摩尼宝珠。
既然有十法界之说, 那在家初修者之修持目标是该入那个法界?这里有必要解释法界的内涵:
千百年来许多佛门高人大德、学者们对法界的内涵有众多演绎论述,本文旨在解说在家修持如何能入法界,故单题直入说明法界与修持相关之主轴。所谓法界, 是重重无尽、跨越时空的一切内容,“界”可做种族、种类、要素和因性等解释,可引申为“空间与灵性”。而“法”是万事万物的成、住、坏、空、流变不居、浮光掠影,可引申为“量子变易 、时间之义”。
由于法界具有时空、性质、根基的意思,所以又作表述一切事务本来体、相、用之显演合化流程。华严经卷十九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在这里,法界性与独立生命体的菩提心是互相关连,相涉无碍的,故引申为“心、佛与众生,三本无差别”。
请注意华严经所指的入法界, 虽涵盖十法界的范畴, 却不以此为依托。因为十法界是由业力而生, 遵循十方三世因果回轮法则, 相对解脱湟盘而分立,属于客体;如上偈华严经所观之”法界性”,是众生的清净菩提心与诸佛之智、德、愿、行相契合,不一不二,圆融无碍。要以自性菩提心修持入法界体性,这里菩提心便成为主体,此乃入法界之自性缘起。
为了更准确无误地描述“入法界”,有必要介绍汉传佛教大乘八宗之一脉:唐朝华严宗的两位祖师爷,初祖杜顺和尚和四祖澄观大师。杜顺和尚相传是大智文殊菩萨的应化身,对华严经的义理有甚深契悟,能禅教交融、证入法界海印三昧,首创标帜华严宗大旨的“法界观门”。笔者认为以杜顺的“四法界”来揭示如何“入法界”, 是既简洁而又明确的。
杜顺把法界的体、相、用确立为四个法界的封闭圈体系,由众生之自性菩提心为能入之缘起,四法界乃所入之门户,主客分明,相即相涉。从“理法界”显始,“事法界”演进,“理事无碍法界”合入,“事事无碍法界”化虚,层层相因、相即相涉、法界究竟圆明。以修持论之,四法界的大意是:“理法界”可比作密教的胎藏界,唯识宗所指的第八阿赖耶识,又名为本觉、始觉、元初一念,代表静、代表空。它是清净菩提心,本不生而能生的法性缘起。“事法界”可比作密教的金刚界,是念念相续、相即相入,随缘演迁的,此法界亦染亦净,代表动、代表假。
“理事无碍法界” 是缘于修持者之菩提心,本不生而能生起,若能恒持一念清净、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臻至色与空平等、动静交融、烦恼与菩提不二的中道境界,这就是初发菩提心的在家修持者所要融合的法界,亦即禅宗常提及的明心境地!当行者明悟法界真如与自性菩提心不二,也就是维摩诘经提及 “随其心净, 即佛土净”, 阿弥陀经所指的“自性即弥陀” 。此法界乃权佛报土, 十方三世诸佛、诸菩萨所居之圆明净土。第四法界名为“事事无碍法界”,此法界空性法尔、无始无终、不生不灭、真空性灵、周延明彻。这就是化权归实,虚空如如之法界体性、又名常寂光宗土,以一妙化圆明的摩尼宝珠为喻。此处是禅宗常说的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乃见性之果位。”事事无碍法界” 诚如永嘉禅师证道歌所描绘 :“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大千世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 一派寂而常照圣境。
五、 “四法界”与华严宗
杜顺和尚 “四法界” 的思想体系,既高度总结了华严经的法界缘起;亦将性空、假有与中道三者之互为关系紧密相因相涉, 此一发明融合了印度输入的华严经和纯汉土独创,以“四法界观门” 为奠基的一系列恢宏系统,最终由三祖法藏大师,创建了中华一大思想宝库, 汉传佛教大乘八宗一脉的 “华严宗”,此宗对日后汉传佛教,尤其是净土宗和禅宗产生极深远的影响。
当然华严是一乘圆教, 一即一切,互即互涉,彷若一重重无尽法界天网,只要进入“理、事无碍法界”,即入一真法界、毗卢性海,便能贯通十法界。皆因此法界是众生自性缘起念念清净,合入中道的不二之门。
那进入“理、事无碍法界”,对修行者会有何妙用?因为这里就是华严宗四祖澄观大师力倡的“三圣圆融观门”, 指点修行人应入的“法界之门”。华严三圣是毗卢遮那佛(即显宗的释迦佛尊、密教的大日如来),和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三圣合一。文殊开显因位的信、解、智,普贤证入果位的理、事、行,毗卢遮那佛代表法界体性智,毫光照大千,如如不动。当我们藉修持,而合入一真法界、毗卢性海,华藏世界,此法界是诸佛报土,能入此法界定蒙华严三圣、西方三圣、恒河沙数诸佛、诸菩萨的无尽佛力加持,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共同如来合,宇宙正能量源源不绝的加持修持者,这就是能持菩提心、所入圆明法界,入我我入之大用 !
缘起中道,是汉传大乘佛法七显一密,藏传各派共宗的正见正行, 澄观法师的“三圣圆融观门”, 既等同杜顺和尚的 “理事无碍法界”,述说中观与入法界的不一不二,唯四祖更上层楼,赋予“理事无碍法界” 的神圣普皆回向使命, 使修入法界者融入华严三圣的全体大用,因果圆融,合入心佛众生无差别圣境。
澄观强而有力的说明,修持入法界,不单凭自力以明心,而是蒙诸佛法身入我性,达致入我、我入之证境;这很有说服力地区别, 同是修中道观,修入法界的中道,与修自力中道的异同,这为以净土宗和密宗等法门修行入一真法界,提供有力立论。是故入法界又名为 “入华严境界”。念佛法门中也衍生出华严念佛三昧。
六、观音菩萨闻思修法门是修行本源码
初发菩提心的在家修行人,如何能证知已入法界?
在家初修行人,举凡修持诸佛法门者,不管是修显、修密、修禅定、修净土念佛、或修观心等,若欲“入法界”,都应以“大佛首顶楞严经”观音菩萨教导我们的“耳根圆通大法”,作为速疾入法界之依持。笔者认为大悲观音菩萨这一无上法门,是对修任何佛法,欲印证入法界,殊途同归的不二法门。
首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修持证道的耳根圆通法门,是“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闻声、思维、修证而证入佛法界的正定三昧!)。初修观音菩萨的闻、思、修大法,仅20个字便能速疾入法界:“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功夫到了观音菩萨所说这20个字,便印证已入法界。
已故佛法龙象南怀瑾老师,对首楞严经观音菩萨开示速疾入法界,有如下生动而详尽的白话解说:
我一上座,耳根清净自然听到外界一切音生,乃至呼吸的声音,对于这些声音不讨厌他,也不用心听它,第六意识不起分别,慢慢静下来,自然听到自己内在生理血液循环流动的音声,再静下来,忘记了所听的声音,就入与能闻的自性之流,忘去所闻的声音之相。“入流亡所”,忘掉所听的音声,乃至于念佛的音声都没有了,内在的声音也没有了,外面的声音也没有,完全清净到极点,再由这了无所闻的寂灭中进修,有声与无声动静两种境象,到了然无碍,却一念不生。我们耳朵听到的声音是动相,注意听到“没有听到的”叫做静相,动相与静相都是生灭相对法,道不在动相与静相上,所谓“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声音来听见动相,声音没了听到静相;有时当我们很静的时候,忽然又来声音,马上又听到动相,动静只是现象的不同。我们能听动相与能听静相的,不在声音本身,更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无所不在,而心理却明明白白,没有动过。动来知道动,静来知道静,能知道动与静这个没有动过,生而不生,用而不用。
对初发菩提心的在家修行者,上述观音菩萨开示的20个字,若功夫做到了,便印证已入 “三圣圆融观门” 的华藏法界, 蒙无尽佛力加持, 我性同共如来合。
当然上述只是入法界的第一步而已, 距离证佛果德仍然路漫漫。如是一门深入,直至证佛果位……,观音菩萨在首楞严经仅用了52个字(下文粗体字标注),便说明了这个无上、殊胜大法。原文如下: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又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法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即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初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观音菩萨是以此闻思修法门,从因位臻至果德,证入法界,空性圆明,成法解脱。继而普皆迥向,恒顺众生,圆满普贤行。再次说明修行本源码是所有大乘菩萨之因、根、究竟。
当观音菩萨开示完此一无上“入法界”法门后,大智文殊菩萨为了加强楞严法会修学大众,如何入法界的信心,有如下权威性结语: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地,实以闻中入”。“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盘门”,“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
大意是过去微尘诸佛所走而证得成佛之路,不独是观世音菩萨、包括文殊菩萨证得佛果也都是修此法门,所以文殊菩萨要求未来修学人都应依此法门来修持,证入一真法界,毗卢性海。
祈愿十方善信, 恒持清净菩提心,常以观音菩萨此“从闻思修法门,证入法界三昧”。
香港著名佛教学者谭浩辉
近日接到多位初修佛法的在家居士们来电,不约而同询问:什么是法界?入法界与修行有何关系?入法界有何功用?
一、“入法界” 是整部经王华严之了义
在家居士们的上述提问,应该是缘于读到了本文作者十天前本网站发表题为“探秘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修行本源码”的文章而引发。该篇文章主要述说华严经“入法界品”主角天才学生善财童子五十三次参访大善知识(证道圣者)之修学证性经历,总结了善财童子作为人世间一切修学佛法者的天才楷模,揭示他如何证入佛果位,并籍此梳理出五十三参的修行本源码。该篇文章若按照华严经“信、解、行、证”修行四部曲,是属于证分,修行本源码的探秘,可以说是兆示佛门龙象大德在证性后该如何继续修持、不停行愿的根本方向。
正如该文中所言:“华严经的入法界品,是整部华严经的总持本源码“;如是观之,假若华严九会中缺少了末会的“入法界品”, 整部经王便黯然失色,更难证明十地品中“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和“三界所有,唯有一心”这两个因果圆融的华严经主题了。可见 “入法界” 是整部经王华严之了义 !
二、善财童子以“入法界”为依归 是在家修持者的楷模
善财童子是人类修学佛法、证性之极致,以一心合入法界、排除万难、参参深究而证入果位,以“入法界”为依归,他的坚毅精进成为千百年来佛门众多出家、在家修持者的楷模,皆以善财得道证性的参学历程为榜样。毕竟善财因五十三次参修而成就,对初阶行者们是层次太高、内容太丰富多彩、也太玄妙难思了,这对能放下万缘、一心求法、济度群迷的佛门大德, “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理想的学习楷模。
世俗佛门善信,众多是上有老、下有小、有家庭责任、有经济压力、有俗务承担、需为口奔波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妙德毕竟太深奥、陈义太高了,根本不知从何下手一探“入法界”之妙趣, 所以在家修持佛法的朋友们才有上述提问:为此之故,笔者不揣陋学,执笔写此篇主旨是解说在家修持如何能入法界,供一众俗务缠身,却有志修持佛法的在家初阶修行人参考指正。
三、业力牵引构成不同“法界” 遂有六道轮回
在回应俗世善信修持应以何法能进入法界前,我们先应理解两点:1、何谓法界?2、入法界有何功用?
缘于业力牵引而构成不同法界之必然法则, 佛教遂有六道轮回、十法界之说。 十法界可比喻为一个九层宝塔, 六道分为三善道和三恶道, 地狱、饿鬼、畜生为三恶道,顺序在九层塔之最底一至三层;而阿修罗、人和天为三善道,分布在九层塔的四、五、六层;从最底层至第六层, 合称为六道, 六道全部生灵因业力牵引, 必须承受因果轮回制约;塔的第七至九层, 已得解脱,不受因果轮回制约,分别为第七层声闻、缘觉之小乘证性者居土;第八层为大乘菩萨所居土,第九层为权佛法界, 十方三世诸佛净土,如阿弥陀佛之西方极乐世界, 皆在宝塔的最顶层。而第十法界就是化权归实,不受一尘, 妙化圆明的常寂光宗土、大法界心, 就像一颗寂而遍照的摩尼宝珠。
既然有十法界之说, 那在家初修者之修持目标是该入那个法界?这里有必要解释法界的内涵:
千百年来许多佛门高人大德、学者们对法界的内涵有众多演绎论述,本文旨在解说在家修持如何能入法界,故单题直入说明法界与修持相关之主轴。所谓法界, 是重重无尽、跨越时空的一切内容,“界”可做种族、种类、要素和因性等解释,可引申为“空间与灵性”。而“法”是万事万物的成、住、坏、空、流变不居、浮光掠影,可引申为“量子变易 、时间之义”。
由于法界具有时空、性质、根基的意思,所以又作表述一切事务本来体、相、用之显演合化流程。华严经卷十九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在这里,法界性与独立生命体的菩提心是互相关连,相涉无碍的,故引申为“心、佛与众生,三本无差别”。
请注意华严经所指的入法界, 虽涵盖十法界的范畴, 却不以此为依托。因为十法界是由业力而生, 遵循十方三世因果回轮法则, 相对解脱湟盘而分立,属于客体;如上偈华严经所观之”法界性”,是众生的清净菩提心与诸佛之智、德、愿、行相契合,不一不二,圆融无碍。要以自性菩提心修持入法界体性,这里菩提心便成为主体,此乃入法界之自性缘起。
为了更准确无误地描述“入法界”,有必要介绍汉传佛教大乘八宗之一脉:唐朝华严宗的两位祖师爷,初祖杜顺和尚和四祖澄观大师。杜顺和尚相传是大智文殊菩萨的应化身,对华严经的义理有甚深契悟,能禅教交融、证入法界海印三昧,首创标帜华严宗大旨的“法界观门”。笔者认为以杜顺的“四法界”来揭示如何“入法界”, 是既简洁而又明确的。
杜顺把法界的体、相、用确立为四个法界的封闭圈体系,由众生之自性菩提心为能入之缘起,四法界乃所入之门户,主客分明,相即相涉。从“理法界”显始,“事法界”演进,“理事无碍法界”合入,“事事无碍法界”化虚,层层相因、相即相涉、法界究竟圆明。以修持论之,四法界的大意是:“理法界”可比作密教的胎藏界,唯识宗所指的第八阿赖耶识,又名为本觉、始觉、元初一念,代表静、代表空。它是清净菩提心,本不生而能生的法性缘起。“事法界”可比作密教的金刚界,是念念相续、相即相入,随缘演迁的,此法界亦染亦净,代表动、代表假。
“理事无碍法界” 是缘于修持者之菩提心,本不生而能生起,若能恒持一念清净、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臻至色与空平等、动静交融、烦恼与菩提不二的中道境界,这就是初发菩提心的在家修持者所要融合的法界,亦即禅宗常提及的明心境地!当行者明悟法界真如与自性菩提心不二,也就是维摩诘经提及 “随其心净, 即佛土净”, 阿弥陀经所指的“自性即弥陀” 。此法界乃权佛报土, 十方三世诸佛、诸菩萨所居之圆明净土。第四法界名为“事事无碍法界”,此法界空性法尔、无始无终、不生不灭、真空性灵、周延明彻。这就是化权归实,虚空如如之法界体性、又名常寂光宗土,以一妙化圆明的摩尼宝珠为喻。此处是禅宗常说的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乃见性之果位。”事事无碍法界” 诚如永嘉禅师证道歌所描绘 :“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大千世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 一派寂而常照圣境。
五、 “四法界”与华严宗
杜顺和尚 “四法界” 的思想体系,既高度总结了华严经的法界缘起;亦将性空、假有与中道三者之互为关系紧密相因相涉, 此一发明融合了印度输入的华严经和纯汉土独创,以“四法界观门” 为奠基的一系列恢宏系统,最终由三祖法藏大师,创建了中华一大思想宝库, 汉传佛教大乘八宗一脉的 “华严宗”,此宗对日后汉传佛教,尤其是净土宗和禅宗产生极深远的影响。
当然华严是一乘圆教, 一即一切,互即互涉,彷若一重重无尽法界天网,只要进入“理、事无碍法界”,即入一真法界、毗卢性海,便能贯通十法界。皆因此法界是众生自性缘起念念清净,合入中道的不二之门。
那进入“理、事无碍法界”,对修行者会有何妙用?因为这里就是华严宗四祖澄观大师力倡的“三圣圆融观门”, 指点修行人应入的“法界之门”。华严三圣是毗卢遮那佛(即显宗的释迦佛尊、密教的大日如来),和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三圣合一。文殊开显因位的信、解、智,普贤证入果位的理、事、行,毗卢遮那佛代表法界体性智,毫光照大千,如如不动。当我们藉修持,而合入一真法界、毗卢性海,华藏世界,此法界是诸佛报土,能入此法界定蒙华严三圣、西方三圣、恒河沙数诸佛、诸菩萨的无尽佛力加持,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共同如来合,宇宙正能量源源不绝的加持修持者,这就是能持菩提心、所入圆明法界,入我我入之大用 !
缘起中道,是汉传大乘佛法七显一密,藏传各派共宗的正见正行, 澄观法师的“三圣圆融观门”, 既等同杜顺和尚的 “理事无碍法界”,述说中观与入法界的不一不二,唯四祖更上层楼,赋予“理事无碍法界” 的神圣普皆回向使命, 使修入法界者融入华严三圣的全体大用,因果圆融,合入心佛众生无差别圣境。
澄观强而有力的说明,修持入法界,不单凭自力以明心,而是蒙诸佛法身入我性,达致入我、我入之证境;这很有说服力地区别, 同是修中道观,修入法界的中道,与修自力中道的异同,这为以净土宗和密宗等法门修行入一真法界,提供有力立论。是故入法界又名为 “入华严境界”。念佛法门中也衍生出华严念佛三昧。
六、观音菩萨闻思修法门是修行本源码
初发菩提心的在家修行人,如何能证知已入法界?
在家初修行人,举凡修持诸佛法门者,不管是修显、修密、修禅定、修净土念佛、或修观心等,若欲“入法界”,都应以“大佛首顶楞严经”观音菩萨教导我们的“耳根圆通大法”,作为速疾入法界之依持。笔者认为大悲观音菩萨这一无上法门,是对修任何佛法,欲印证入法界,殊途同归的不二法门。
首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修持证道的耳根圆通法门,是“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闻声、思维、修证而证入佛法界的正定三昧!)。初修观音菩萨的闻、思、修大法,仅20个字便能速疾入法界:“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功夫到了观音菩萨所说这20个字,便印证已入法界。
已故佛法龙象南怀瑾老师,对首楞严经观音菩萨开示速疾入法界,有如下生动而详尽的白话解说:
我一上座,耳根清净自然听到外界一切音生,乃至呼吸的声音,对于这些声音不讨厌他,也不用心听它,第六意识不起分别,慢慢静下来,自然听到自己内在生理血液循环流动的音声,再静下来,忘记了所听的声音,就入与能闻的自性之流,忘去所闻的声音之相。“入流亡所”,忘掉所听的音声,乃至于念佛的音声都没有了,内在的声音也没有了,外面的声音也没有,完全清净到极点,再由这了无所闻的寂灭中进修,有声与无声动静两种境象,到了然无碍,却一念不生。我们耳朵听到的声音是动相,注意听到“没有听到的”叫做静相,动相与静相都是生灭相对法,道不在动相与静相上,所谓“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声音来听见动相,声音没了听到静相;有时当我们很静的时候,忽然又来声音,马上又听到动相,动静只是现象的不同。我们能听动相与能听静相的,不在声音本身,更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无所不在,而心理却明明白白,没有动过。动来知道动,静来知道静,能知道动与静这个没有动过,生而不生,用而不用。
对初发菩提心的在家修行者,上述观音菩萨开示的20个字,若功夫做到了,便印证已入 “三圣圆融观门” 的华藏法界, 蒙无尽佛力加持, 我性同共如来合。
当然上述只是入法界的第一步而已, 距离证佛果德仍然路漫漫。如是一门深入,直至证佛果位……,观音菩萨在首楞严经仅用了52个字(下文粗体字标注),便说明了这个无上、殊胜大法。原文如下: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又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法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即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初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观音菩萨是以此闻思修法门,从因位臻至果德,证入法界,空性圆明,成法解脱。继而普皆迥向,恒顺众生,圆满普贤行。再次说明修行本源码是所有大乘菩萨之因、根、究竟。
当观音菩萨开示完此一无上“入法界”法门后,大智文殊菩萨为了加强楞严法会修学大众,如何入法界的信心,有如下权威性结语: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地,实以闻中入”。“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盘门”,“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
大意是过去微尘诸佛所走而证得成佛之路,不独是观世音菩萨、包括文殊菩萨证得佛果也都是修此法门,所以文殊菩萨要求未来修学人都应依此法门来修持,证入一真法界,毗卢性海。
祈愿十方善信, 恒持清净菩提心,常以观音菩萨此“从闻思修法门,证入法界三昧”。
道奇微- 帖子数 : 677
注册日期 : 14-01-25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