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门遁甲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河车集释

向下

河车集释                                            Empty 河车集释

帖子 由 道奇微 周日 八月 24, 2014 4:46 pm

《参同契》云:五金之主,北方河车
1:道藏容字号唐无名氏注:金公得汞,即金花之精,流见金公,色黑,即汞之之根基,而吐黄芽,名曰金公黄之花,亦号单门,亦名紫粉……亦名流珠……亦名河车……。
2:唐阴长生注:河车者,五金之精,即铅之异名。
3:五代彭晓注:河车者,水火也。
4:宋朱熹注:北方河车,黑而生水也,以下文考之,正谓铅耳。铅即上文所谓金气。
5:宋陈显微注:水者,五行之始;铅者,五金之主。水本居北,搬运而南,使水自下升,载宝而上,如河车之运,故曰河车。
6:道藏映字号宋无名氏注:飞金晶则用河车以运之。河车即气,自北方而直至泥丸也。
7:宋俞琰注:北方河车,即帝车也,以其随天河而轮转,故称河车。 同尘按:帝车,即北斗星,见《史记天官书》。
8:元陈致虚注:河车之中,内藏黄芽。
9:明彭好古注:水本居北,遇真火锻炼,自下载宝而上,不敢暂停,如河车之运,故曰北方河车。
10:明陆潜虚注:五金之主,北方之河车也。何谓河车,盖以坎水能载金而上行,故曰河车。
11:明张文龙、朱长春注:五金之主,北方河车,金旺于水也。 玄含黄芽,体也。虎出水中,上啸山头。北方河车,用也。反用以归体,则气生而丹成。
12:清朱元育注:先天一气,正是乾家金精,能总持万化,为后天五行生成之真宰,而深藏北极太渊之中,故曰:五金之主,北方河车

13:清陶素耜注:乾金是五金之主,坎水能载金上行,随天河轮转,运送入我中宫,故曰北方河车。
14:清袁仁林注:玄水之含黄芽也,斯成金矣!此金所主者,全在北方河水之中,搬运其宝,载而上升,若车轮之运也。(谓自后三关以渐而升,复自前三关运归土釡。
15:清董德宁注:北方河车者,以铅之体黑,其位居北,而北方正气,号曰河车,丹道载水火升降之所用也。凡车皆行于陆,而河车则行于水,乃丹法中之玄言喻名……然又有小河车、大河车、紫河车之三车,名目纷纷不一,而一言蔽之,无非一气而已。
16:清汪绂注:北方水位,河车如河水之源,周流不息也(今人谓小儿胞衣曰紫河车,即以此故也)。
17:清刘一明注:夫水者,天一所生,乃道之枢纽,为五金之主,阴阳之本,内含黄芽,有北方河车之正气。何以知之?人心灵知虚静,客气不来,道心真知发现,生气复还。如草木在地中萌芽,其色黄嫩,其质纯水,故名黄芽,固其阳气从水而升,又名河车。
18:清吕惠莲注:河车者,旋运***而常转,取其有在前在后之象。车有三车之说:鹿车、羊车、大白车之说是也。河者,取其关雎在河奏之义,亦即黄帝得珠于赤水之滨之义是也。北方者,北方属坎,水内产玄珠,取其北方河车之路一通,***常转,上载玄珠,轳轳转过昆仑,到此人仙不远。但此车始于无形而终于有形……然者,此车系先天之河车,非后天之胞衣,名紫河车……
19:清仇兆鳌注:北方水位,河车运转,言爻动而药可采。

阴真君还丹歌
北方正气为河车
宋希夷陈抟注 :北方,黑帝极尊也,人之下元阴也。正气者,属水,人之血也。河车者,北方气流归南方,以火炼水,成尘,得变为河车下元精也。北方黑,属水。人之肾也。肾为人生根本,分作日月之精,虚无之气,肾王即化为赤子也。
宋《宝丹要诀》注:北方者,坎也,子也,正气者,元气也,谓之天地元气,故令人服此元气,而得长生。

唐《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十二云:故云铅者阴阳之筋髓,七宝之良媒。解则万事可成,逆则千途竞塞。故曰:铅绝河车空,所作必无功。功断河车绝,万计无所出。又云:莫破我车,废我还家。莫坏我铅,我命得全。车即河车。
唐《通幽诀》云:河车者,五金之主,亦北方之位,水能度车般运万物。轮还不住。是阳居阴位,阴合阳精,金汞相得,故曰河车也。

唐《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十二云:故云铅者阴阳之筋髓,七宝之良媒。解则万事可成,逆则千途竞塞。故曰:铅绝河车空,所作必无功。功断河车绝,万计无所出。又云:莫破我车,废我还家。莫坏我铅,我命得全。车即河车。
唐《通幽诀》云:河车者,五金之主,亦北方之位,水能度车般运万物。轮还不住。是阳居阴位,阴合阳精,金汞相得,故曰河车也。

同尘按:唐宋外丹书颇有言河车一术语者,又有所谓白河车、东野河车……等等之类,但考其实,大都以铅喻河车也。另宋张伯端《悟真篇》也有“河车不敢暂停留”句,若再把诸家注本一一抄出,则又可见种种见解,殆至明清两代,丹经言河车者更伙,为避免繁琐起见,就暂且打住了。又,因我只是一个抄书匠,心中并无真知真见,所以还希望有道之士赐教为盼!

補充:
蕭天石《道海玄微》:一般人督(脊髓神經)任(自律神經)二脈不通,如欲長生,先須打通督任二脈。以便運轉河車,搬精(元精)運氣(元氣)

清朱元育:一陽初動,正子時到,急發火以應之,必須猛烹極煉,加以吸舐撮閉之功,逼出爐中金液,令之上升,趁此火力,駕動河車,自尾閭穴,逆流上崑崙頂,有升熬甑山之象。

《海瓊傳道集‧丹法參同七鑑》:一氣周流,謂之河車

《慧命經》:七層煉心者,是煉已明之性也。前此金水河車,仙師名為內煉。

喻腦宮上丹田《《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語錄》卷三《寄林太守》:〝河車搬上九重天,日月煉成金世界〞。

《養命機關金丹真訣》:名曰刀圭,又曰河車〞。

《太清玉冊》卷八:〝醫家三車:牛車,自尾閭運氣上升泥丸、絳宮者;鹿車,小腸、膀胱運小水者;羊車,大腸運大數〞。

《太清玉冊》卷八:〝三河車:採藥進火,添汞抽鉛,曰小河車;大藥漸成,上補下煉,曰大河車;還丹煉形,合道入仙,曰紫河車〞。


《群仙要語纂集》卷下:〝羊車載火,鹿車載水……上田返入氣海,接著真氣,三事共聚,再返起火也,是周天火候謂之大牛車,積累煉其金身也。三車之外,別有一車,謂之破羊車〞。

《鍾呂傳道集‧論河車》:〝五行循環,周而復始,默契顛倒之術,以龍虎相交而變黃芽者,小河車也;肘後飛金晶,還晶入泥丸,抽鉛添汞而成大藥者,大河車也;以龍虎交而變黃芽、鉛汞而成大藥,真氣生而五氣朝中元,陽神就而三神超內院,紫金丹成,常如元鶴對飛,白玉汞就,正似火龍湧起,而金光萬道罩俗骨……乃曰紫河車也〞。

《靈砂大丹秘訣》〝三車門外宜搬運〞注:〝三車者,羊車、鹿車、牛車也。此三車能搬運眾生出火宅也〞。

詩云:〝丹田直透泥丸頂,自在河車幾百遭,則鉛枯而汞乾矣,此乃大周天火候〞。

《內經.敬身格言》:〝天河自尾箕寅位注於柀h於天地之間。古人云:“水山崑倉之下,從尾閭復上謂之天河”〞。

《張三豐太極煉丹秘訣》卷二載:〝大凡打坐,須將神抱住氣,意繫住息,在丹田中宛轉悠揚,聚而不散,則內藏之氣,與外來之氣,交結於丹田日充月盛,達乎四肢,流乎百脈,撞開夾脊雙關,而上游於泥丸,旋復降下絳宮,而下丹田,神氣相守,息息相依,河車之路通矣。

《海瓊問道集.玄關顯秘論》:〝人能手搏日月,心握鴻蒙,自然見橐籥之開闢,河車之升降,水濟命宮,火溉丹台,金木交並,水土融和,女乘龍,金翁跨虎,道透三關上升內院,化為玉汞,下入重樓


后来又有所谓三车之说,明显是受佛典的影响,所以我再把佛典所讲的三车抄出来,供大家参考。
《三藏法数》云:出法华经] 三车者车即运载之义。喻三乘之人。各以所乘之法。运出三界而至涅槃也。(三乘者。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一羊车羊车者。以羊挽车。故名羊车。喻声闻之人。修四谛行。求出三界。但欲自度。不顾他人。如羊之奔逸竟不回顾后群。故以羊车喻之。经云。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是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二鹿车鹿车者。以鹿挽车。故名鹿车。喻缘觉之人。修十二因缘行。求出三界。而略有为他之心。如鹿之驰十。即能回顾后群。故以鹿车喻之。经云。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是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三牛车牛车者。以牛挽车。故名牛车。喻三藏教菩萨之人。修六度行。但欲度人出于三界。而不求自出。如牛之荷负。安耐一切普运。故以牛车喻之。经云。如彼诸子。为求牛车。出于火宅。是也。(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佛学大辞典》:“出法华经] 三车者车即运载之义。喻三乘之人。各以所乘之法。运出三界而至涅槃也。(三乘者。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一羊车羊车者。以羊挽车。故名羊车。喻声闻之人。修四谛行。求出三界。但欲自度。不顾他人。如羊之奔逸竟不回顾后群。故以羊车喻之。经云。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是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二鹿车鹿车者。以鹿挽车。故名鹿车。喻缘觉之人。修十二因缘行。求出三界。而略有为他之心。如鹿之驰十。即能回顾后群。故以鹿车喻之。经云。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是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三牛车牛车者。以牛挽车。故名牛车。喻三藏教菩萨之人。修六度行。但欲度人出于三界。而不求自出。如牛之荷负。安耐一切普运。故以牛车喻之。经云。如彼诸子。为求牛车。出于火宅。是也。(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佛学大辞典》:“【三车四车】
车可载物,比喻佛法化度众生以至涅槃。三车指羊、鹿、牛车,加上大白牛车则为四车。法华经譬喻品有火宅三车之譬喻。(一)羊车,以羊挽车。比喻声闻之人,修四谛行以求出离三界,但欲自度,不顾他人,如羊之奔逸,竟不回顾后群。 (二)鹿车,以鹿挽车。比喻缘觉之人,修十二因缘以求出离三界,略有为他之心,如鹿之驰走,能回顾后群。(三)牛车,以牛挽车。比喻三藏教菩萨之人,修六度行,但欲度人出于三界,而不欲自出,如牛之荷负,安忍普运一切。另以大白牛车比喻一佛乘。
 古来有关三车四车之解释有二大派,其一,将表示菩萨乘之牛车与表示佛乘之大白牛车视为同一者,有三论宗、法相宗,称为三乘家、三车家。另一派在牛车之外,别立大白牛车者,有天台宗、华严宗,称为一乘家或四车家。[法华经玄赞卷四本、华严五教章卷一、五教章通路记卷三、卷四]”

丁福宝《佛学大辞典》:“【三车】
 (譬喻)羊车鹿车牛车也。如此次第乃以譬声闻乘,缘觉乘,大乘者。法华经譬喻品所说。见火宅条。传灯录曰:‘法达问:经说三车,大牛车与白牛车,如何区别?祖曰:汝自迷背,不知坐却白牛车,更于门外觅三车。’[囗@又]法华宗之慈恩常从三车。故称为三车和尚。宋高僧传四窥基传曰:‘奘师始因陌上见其眉秀目朗,举措疏略,曰将家之种不谬也哉。脱或因缘相扣,度为弟子。则我法有寄矣。(中略)遂造北门将军,微讽之出家。父曰:伊类粗悍,那胜教诏。奘曰:此之器度,非将军不生,非某不识。父虽然诺,基亦强拒。激勉再三,拜以从命。奋然抗声曰:听我三事方誓出家,不断情欲荤血过中食也。奘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佯而肯焉。行驾累载前之所欲,故关辅语曰:三车和尚。即贞观二十二年也。一,基自序云:九岁丁艰,渐疏浮俗。若然者三车之说乃厚诬也。”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三车四车】
佛经譬喻语。三车指羊车、鹿车、牛车,加上大白牛车则为四车。依《法华经》〈譬喻品〉所载,有一长者,其诸子于火宅内嬉戏,不觉危险将至,长者乃以方便诱引,告诉诸子有羊车、鹿车、牛车在门外可游戏,诸子闻之,争相出宅,至门外,向长者索车,尔时,长者赐诸子等一大白牛车。

此中,火宅比喻迷执的人间界,诸子喻三乘人,三车四车比喻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及佛乘。《法华经》〈譬喻品〉又谓,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信受佛法,殷勤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声闻乘,如诸子为求羊车而出火宅。若有众生,勤修佛法,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诸子为求鹿车而出火宅。

若有众生,勤修佛法,求佛智、一切智等,愍念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如诸子为求牛车而出火宅。长者见诸子安稳出火宅到无畏处,自惟财富无量,等以大车赐诸子,如来亦如是,有无量智慧力无所畏诸法之藏,初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度脱之。

古来对此段经文的解释,大致可分两说。一说认为三车中的牛车与门外所赐的大白牛车同一,即三乘中的菩萨乘之外别无一乘法;此乃三论家及法相宗所立,称之为三车家或三乘家。另一说主张大白牛车异于三车中的牛车,即三乘之外别有一乘法;此为天台宗及华严宗所立,称之为四车家或一乘家。

其中,主张三车者,又有多说,兹略述如次︰

(1)窥基所说︰依《法华经玄赞》卷五之意,声闻人之空无漏智为羊,其有漏后得智如车体,以羊车比喻声闻;缘觉人之空无漏智为鹿,其有漏后得智为车体,缘觉喻为鹿车;菩萨之人法二空之根本智为牛,无漏之后得智如车体,菩萨可喻为牛车。

(2)吉藏所说︰依《法华义疏》卷五、《法华玄论》卷五之意,声闻之果为羊车之体;缘觉之果为鹿车之体;毕竟空之理喻为牛车之体,就其毕竟空之理,分为菩萨因位之观得及佛果位之观得,即相当于牛车与大白牛车。而就门外索车言之,从一性皆成之观点来看,一切二乘皆有门外索车,菩萨则自发心当初即望佛果而进,不需索车。门外大白牛车,对二乘而言,虽与门内相约有别,但对菩萨而言,却正是所约定的牛车。

有关四车家的说法,略述如次︰

(1)法云所说︰依《法华义记》卷四之意,声闻之尽无生智为声闻乘之体,喻为羊车;缘觉之尽无生智为缘觉乘之体,喻为鹿车;菩萨之尽无生智为菩萨之体,喻为牛车;佛果究竟之尽无生智为一乘之体,喻为大白牛车。此乃依四车立四乘教。

(2)智顗所说︰依《法华文句》卷五(下)之意,声闻所证得的灭谛、道谛为声闻乘之体,喻为羊车;缘觉证得的灭谛、道谛为缘觉之体,喻为鹿车;菩萨证得之灭谛、道谛为菩萨乘之体,喻为牛车;佛所知见之诸法实相之理为一乘之体,喻为大白牛车。

(3)法藏所说︰依《华严五教章》卷一之意,断三界之烦恼业、离分段生死而证得之声闻涅槃,为声闻乘之体,喻为羊车;断三界之烦恼业、离分段生死而证得之缘觉涅槃,是缘觉乘之体,喻为鹿车;断三界之烦恼及所知二障、离分段生死而证得之不退,为菩萨乘之体,喻为牛车;以诸法圆融无碍之无尽法界教义为一乘之体,喻为大白牛车。

在上列五师之说中,光宅寺之法云最早立四车说,天台智顗继之同立四车说。其次,三论宗之吉藏不服法云、智顗之说而立三车说。其后,法相宗之窥基亦立三车说。最后,华严宗之法藏乃破吉藏、窥基之论,而立四车说。




时下,将“河车”多与“周天”“运任督”等同。陈撄宁先生《三车秘旨》读者须知:“至于运转河车之路,仍只一条,并无歧异。勿误会河车有三条路也”。也应是将“河车之路”,视作“任督”。

有事不明,再请教:

1、什么是“河”?是“水中”所“藏真气”吗?是否“河”是“车”所行的路径?

2、什么是“车”?车既然是“运载之言”,当有“运载”的工具,和“运载”的物品,到底负责“运输”的“车”是什么?

3、“河车之路”是什么?是在“任督”之中?是“在黄道中运行”?

4、观“即真气在黄道中运行”语,“真气”是“车”吗?“黄道”是“河车之路”?所“运载”的物品是什么?

5、“河”中有“水”,“水”而载“车”,“车”而运“物”。“河”、“水”、“车”、“物”,这四者所指是什么?如何关系?

请道友们赐教!

--------------------------------------------------------------------------------

我也有一些粗浅的见解,请大家指正。
首先,我对《钟吕传道集、论河车第十二》对河车的解释不以为然。原文中钟曰:“昔有智人,观浮云蔽日可以取荫而作盖。观落叶浮波,可以载物而作舟。观飘蓬随风往来运转而不已,退而作车。且车之为物,盖轸有天地之象,转毂如日月之比。高道之士,取喻于车,且车行于地而转于陆。今于河车,亦有说矣。盖人身之中,阳少阴多,言水之处甚众。车则取意于搬运,河乃主象于多阴,故此河车,不行于地而行于水。”如果只以搬运东西从一处到另一处的原因进行比喻,那就直接叫“河船”岂不妥当!但文中的一句话非常重要也值得深思:“且车之为物,盖轸有天地之象,转毂如日月之比。”想一想什麽是“天地之象,转毂如日月之比。”也就有点意思了。
此外,我觉得河车的寓意重点不在于搬运东西。个人觉得在这个此中的寓意重点有两点:1)车是圣人发明的东东,它不是自然界中就具有的东东;
2)车的特点是盖轸有天地之象,转毂如日月之比。
因此,这个“河车”才具有各种功能,那是其次的东东。
以上见解请大家指正。谢谢!

--------------------------------------------------------------------------------

看过了同尘道友的帖子。首先感谢同尘道友的资料,帖子里有很多东西我都是第一次见到,同尘道友真是见识广博,强闻博记令人佩服呀!
我所见过的文献中,河车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参同中,同尘道友能否帮助考证一下河车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哪个文献中,是哪个时代的事,谢谢!
再来说一下河车这个词。古代有大车,小车之说,小车指马车,大车指牛车。这些都先不论。单说马车和牛车,也算上羊车。这里的马,牛和羊都是指车的动力来源。我想问的问题是在河车这个词出现的年代,按当时的造词习惯,是否也是把河作为车的动力来源。这也需要同尘道友的帮忙,来考证一下。
此外,不管是什麽车,最重要的是有一个驾驭者。在参同当中有关驾驭的词不少,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在这里插一句话,以我现在的水平,驾驭河车只是一个笑话,更谈不上什麽内景。但我个人认为把这里的河车做为大车(载货的车),起码不是参同中的意思。原因在于我认为在这里河是车的动力,所以我同意同尘文中第一条和第二条的解释,真铅是河车,意为真铅是河车的动力,没有真铅,河车就是瞎说。但我反对河车是搬运的工具即大车,我觉得河车应该是小车。个人以为在参同中河车的含义如下:
真铅:动力,拉动河车前进;
乾:车顶;
坤:车底;
日月(离坎),是河车的双轮;
驾驭者:土。
在这里随便说一下,乾坤未立,离坎未见,土也没有的是不可能有河车的。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浅见,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附注:上文中的小车指马车,用来载人;大车指牛车,用来驮物。文中没有说清楚,特此订正。

--------------------------------------------------------------------------------

《钟吕传道集、论河车第十二》钟曰:“且车之为物,盖轸有天地之象,转毂如日月之比。高道之士,取喻于车”。
《参同契》:“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籥。覆冒阴阳之道,尤工御者准绳墨,执衔辔,正规距,随轨辙,处中以制外”。

“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可说是“且车之为物,盖轸有天地之象,转毂如日月之比”的注脚!

“盖轸有天地之象”=“乾坤者,易之门户”。
“转毂如日月之比”=“坎离匡廓,运毂正轴”。

可以看出什么呢?

“覆冒阴阳之道,尤工御者准绳墨,执衔辔,正规距,随轨辙,处中以制外”。这是否驾驭“阴阳之道”的方法?关键在于“处中以制外”!

“处中以制外”,如何解释?此即是“动力来源”,也是运转“河车”的方法!

--------------------------------------------------------------------------------

基本同意大江东道友的见解,但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希望能与道友商榷。驾驭是一回事,河车的动力来源是另一回事,动力来源肯定是北方河车,即真铅。希望能听一听您为什麽认为处中以制外是动力来源呢?是否受后世的清修丹法影响呢?
顶部
“参同中河车的含义如下:
真铅:动力,拉动河车前进;
乾:车顶;
坤:车底;
日月(离坎),是河车的双轮;
驾驭者:土。”

我认为,您抓住了“河车”的枢机!

同尘道友《河车集释》,博采诸家之义,集20余条,蔚为大观。善于提炼综合者,不难概括出“河车”的“特性”,希望道友们给钩玄提要!

我以为,此中有谈“外丹”者,有述“内丹”者,不可一概而论。对于“外丹”,“河车”盖指“铅”的隐名,《参同契》据识者谓之“重铅派”,认为“铅”是五金的精华,所以《参同契》云:“五金之主,北方河车”。“五金之主,北方河车”,就其表明看,是说:作为 “五金之主”的“铅”,称为“北方河车”。“铅”,在“外丹”中或许承担着“摄取”“搬运”“调和”“化合”的作用,对于“车”,显然是“摄取”“搬运”的运输工具,因此以“铅”为“车”。我想,“河车”有二大特征:1、以“水”为动力,行于河上;2、担负“搬运”的职责。“北方”,“天一生水”在于北方故耳!“天一生水”,是“天”最初生成的“物质”,是为“始气”,所谓“太乙之气”“太一真炁”“天一之水”“北方正气”。

“五金之主,北方河车”,是否可以这样解释:“河车”就是作为 “五金之主”的“铅”,担负着“摄取”“搬运”“北方”“天一”所生产之“水”的职责,以“点化”“五金八石”而成为“金丹”。

以上是从“外丹”而谈的,我对于“外丹”知道的很少,是“姑且谈之”,不为定论!同尘兄对“外丹”知道颇多,请深入剖析!!!

您问:“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希望能与道友商榷。驾驭是一回事,河车的动力来源是另一回事,动力来源肯定是北方河车,即真铅。希望能听一听您为什麽认为处中以制外是动力来源呢?是否受后世的清修丹法影响呢?”

我对您的问题作下分析,不对的地方也请批评!

先谈“处中以制外”。

《参同契》:“覆冒阴阳之道,尤工御者准绳墨,执衔辔,正规距,随轨辙,处中以制外”。这显然是在阐述驾驭“车”的方法。“工御者”,是善于驾驶的人,当时的车当是马车,俗话就是“赶马车的人”--车夫。“准绳墨,执衔辔,正规距,随轨辙”,这是驾驶技巧。车夫本人则是“处中以制外”,座在“车”中(上)执鞭驾驭着外(前)面的“马”拉动“车”行走。

再谈“驾驭是一回事,河车的动力来源是另一回事”。

我想,这是一也是二,是“二而一,一而二”的问题。且看其“动力”来源:“车”动因“马”之拉动,表明上看,动力来源是“马”,但无“人”之“驾驭”,“马”虽然有“力”,终不能使“车”动,所以终是“人”的驾驭才使之“车”动,故而“人”既是驾驭“工御者”,也是“动力来源”。

再设一喻明之:且看长江之水,浪头迭起,奔流不息入大海。如果以“浪头”为“车”,何人驾驭?其力来自何处?是“水”的驾驭,力量也是来自“水”,所谓“长江后浪催前浪”,“后浪”即给“前浪”以动力,也驾驭“前浪”滚滚向前。岂非“驾驭”与“动力来源”是“二而一,一而二”的问题?当然,从物理上看,这是“势能”的结果,但“奔流不息”终是“水推水”完成的!

您谓:“驾驭者:土”,甚善!“工御者”,就是“土”;“势能”,也是“土”,就是“玄关”!

最后引李道纯《中和集》一段:

“我设一喻,令尔易知,且如傀儡手足举动,百样趋跄,非傀儡能动,是丝线牵动。虽是线上关捩,却是弄傀儡底人牵动。咦!还识这个弄傀儡底人么?休道更疑惑,我直说与汝等。傀儡比此一身,丝线比玄关,弄傀儡底人比主人公。一身手足举动,非手足动是玄关使动,虽是玄关动,却是主人公使教玄关动。若认得这个动底关捩,又奚患不成仙乎?”

昔读丹经,有谓:“神为马,气为车”云云,谁为“工御者”?以“意”行“气”乎?是“以意引气”乎?若是,岂非是后天“搬运”小术,为仙真所鄙视者!何为“真意”?如何是“先天”作用?

以上是从“口诀”感悟而来,均有影射“口诀”事,所设立的“问题”,我也明了,仅是为了方便深入思考、感悟而提出,请诸位道友思考!

--------------------------------------------------------------------------------

《钟吕传道集、论河车第十二》钟曰:“且车之为物,盖轸有天地之象,轮毂如日月之比。高道之士,取喻于车”。
《参同契》:“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籥。覆冒阴阳之道,尤工御者准绳墨,执衔辔,正规距,随轨辙,处中以制外”。

“盖轸有天地之象”=“乾坤者,易之门户”。
“轮毂如日月之比”=“坎离匡廓,运毂正轴”。

天地=乾坤=盖轸
日月=坎离=轮毂


“盖轸”(乾坤)动,在于“车”动;“车”动在于“轮毂”(坎离),“轮毂”之动又在于“正轴”。

如果“运毂正轴”--“轮毂”动(坎离)--“车”动--“盖轸”(乾坤)动。这个机器就转动起来了。

人体就是一部卷舒自如的活机器,如果能“运毂正轴”,也就能运转起来!人体的“正轴”,在什么地方?

“运毂正轴”--就是“处中以制外”。“正轴”在“轮毂”的正中间,“轴”转,“轮”则转,所以是“处中以制外”,也就是中间的“正轴”控制着外面“轮毂”的运动!

--------------------------------------------------------------------------------

谢谢大江东道友的解释!
您这段的解释相当高明:“再设一喻明之:且看长江之水,浪头迭起,奔流不息入大海。如果以“浪头”为“车”,何人驾驭?其力来自何处?是“水”的驾驭,力量也是来自“水”,所谓“长江后浪催前浪”,“后浪”即给“前浪”以动力,也驾驭“前浪”滚滚向前。岂非“驾驭”与“动力来源”是“二而一,一而二”的问题?当然,从物理上看,这是“势能”的结果,但“奔流不息”终是“水推水”完成的!您谓:“驾驭者:土”,甚善!“工御者”,就是“土”;“势能”,也是“土”,就是“玄关”!”您的解释加深了我对河车的理解,十分感谢!
对于您的问题:有谓:“神为马,气为车”云云,谁为“工御者”?以“意”行“气”乎?是“以意引气”乎?若是,岂非是后天“搬运”小术,为仙真所鄙视者!何为“真意”?如何是“先天”作用?也借用参同的一段话来回答: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有了乾坤,才有众卦,您觉得然否?

--------------------------------------------------------------------------------

河车究为何物?到现在我也没找到准确的答案。但就诸家注《参同》的诸多说法来看
,我个人觉得宋元的俞琰注:“北方河车,即帝车也,以其随天河而轮转,故称河车。”最为合理。 至于具体的理由,学道诸君试为思量。

--------------------------------------------------------------------------------

李涵虚《河车细旨》
大江东按:李涵虚有《三车秘旨》之作,述“三车”功夫大端,此篇摘自《道窍谈》,愚以为揭露“三车”的枢机,是“运毂正轴”“处中以制外”的玄妙法门,不能明此,“三车”难以驾御!献于此,同诸位道友共参!

河车者,得药运行之要旨,非存想搬运之法。乃子午进退,阴阳合闭,内外升降,天地自然之火候也。

自筑基以来,金鼎充足以后,调内息,凝内神。神息相依,风火交合,忽然而灵芽吐萌,气机生动,吾即起河车以炼之,使之自下往后,由督脉进,逆流天谷,而返中宫,此得药当行之事也。惜后不得真传,多落存想搬运,空空往来,有何益哉?只缘妙悟少人,故仙师难说耳。

今吾试言之:其妙在意守于内,神驭于外。然自有此说,而疑者纷纷矣。盖以真神即真意,如何两处分身?主内复主外,安得独充二役?此疑之必然者也。抑知神守内庭,只贵凝,而不贵运,运则必用乎意也。周天之妙,外运逸,而内掌劳,故内掌必以意当之。譬之于人也,身坐灯前,影现壁上,身动而影亦动也。语发室中,声流墙外,语出而声亦出也。意也者,即如神之身与语。神也者,即如意之影与声。未有不相见、不相闻者也。故以意筹其内,而其神自运于外,是二仍是一,运内即运外,不要管着它,自然两相知也。何则?真意居中,调遣呼吸,以内应外,此本知有内者也。然而真意流行,穿关过顶,又有隐隐相知者。是神乎?是意乎?此神还即此意乎?伍真人云:"有两相知之微意",盖即此也。吾不知神与意之何以化体分身也,又不知神与意之何以里应外合也,即以不知为真知而已。吾只伏吾意而调吾内,这里气动,那里气升。这里风行,那里风送。这里是意,那里是神。是神、是意,分而不分。只觉守内者会理家事,驭外者即上天门,不知其何以有此两相知之微意也。

玄乎、玄乎,泛仙槎,游银汉,朝碧落,归黄庭,机畅神流,快活极矣。日日循环,朝朝来往,气冲百节,灌注三宫,则所得之药,方不致闲散无用,而真气愈多矣。吁!世人昧却河车旨,搬运劳劳枉费心。不把真传详细说,饶君到处去摹寻。



道奇微

帖子数 : 677
注册日期 : 14-01-25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