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 棋 知 识 1
兵 棋 知 识 1
1. 古代兵棋
有据可查的兵棋历史可以溯源到4500年前,当时古人就懂得使用石块和木条等在地面上对弈,以演示阵法、研究战争。后来,凡兴师出征,决策者们必先集合于庙堂之上,对影响战争的各种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策定其用兵方略与作战计划。计算越精确、计划越周详,取胜的把握就越大。为此,人们几乎用尽了一切当时可能想到的办法:从祭祀、占卦、庙算,到列阵、操练、演习。其中,庙算是一种摆脱了迷信的茫然后顿悟出的虚拟演兵方法,也就是兵棋的前身。
当然,那时的军事首领们经常会用小石块或其他标记来表示地形和双方的军队,并把作战态势在地面或极原始的地图上摆放出来,然后设想敌人可能的对抗行动,以及己方的应对方法。这样,一边摆,一边思考,最后往往能够推断出交战的可能结果。
后来,这种摆地形、移动棋子的方法被一些富有创造才能的人进行归纳、总结,逐渐演变成围棋、象棋等各种棋类。
棋子的行动和对抗与战争中的机动和武装冲突如影随形。在这一点上,兵棋与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军棋等等如出一辙。这也正是我们把Wargame译为“棋”的原因。
后来,由于受文化传统、习惯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东方的古代棋戏,始终停留在以定性研究问题为主,主要依靠指挥员或组织者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来规定推演行动和裁决交战结果的水平上,缺乏严格的规范双方对抗行动所必须遵循的规则。西方的古代棋戏,则渐渐由抽象走向具体,其棋盘、棋子、规则日益复杂多样化,以至于最终孕育出一种新的、真正意义上的兵棋。
德意志民族一向有严格表达自己思想的强烈偏好,普鲁士军官倾向于认为战争和作战是一门严谨科学,这跟我们中国战争历史和军事科学的发展完全不同,中国兵家更热衷于阴谋诡计,始终没有发展出定量的军事科学理论。
2. 现代兵棋的诞生
1664年在乌尔穆(今德国境内)流行一种“君主棋戏”。每边30个棋子,共有13种巧妙区分的功能,14种行进策略或规则,比以往的棋戏更接近战斗现实。路易十五时期(1710- 1744)、法国军队中流传两种纸牌游戏,能模拟防御工事和一些战斗态势,用于向军事学员传授基本战术。1780年,布仑兹维克公国(今德国中部)的王室侍从官海尔维格,对当时欧洲流行的棋戏进行了重要改革,棋盘是包括彩色编号的1666个方格,可以使用代表具有不同机动速度的各种部队的棋子,可以表示更为复杂的战争活动。1795年,法国军事作家乔治•瓦蒂厘努斯创制的棋戏,用了一幅类似法国、比利时两围接壤处实际地形的地图(共有3600个方格)作为棋盘,并附有一本长达60页的说明书。
大家公认的现代兵棋诞生于1811年。当时普鲁士的文职宫廷战争顾问冯•莱斯维茨按照1∶2372的比例,用胶泥做出地形模型,用小瓷方块表示军队和武器,用一张概率表和一个骰子来取随机数,按照他自己制定的一本详细规则模拟军队的交战过程。这套战棋形像有趣,可以逼真地预测当时战场的实际作战活动。他的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非常喜欢这种游戏,将其命名为“克里格斯贝尔”(Kriegsspiel),在德文中表示“战争游戏”的意思,英文则译为Wargame。威廉三世还下令在波茨坦宫中展开对手之间的比赛表演,专供高级官员和外国贵宾欣赏。此后一段时间,这种战争游戏一直是为宫廷和上流社会提供的一种战争娱乐和教育工具。
1816年俄国大公尼古拉访问波茨坦宫,在看完这种兵棋表演之后十分兴奋。他认为这种兵棋能把历史信息、动态局势和潜在风险有机结合起来,推演者可以按照作战决心利用兵棋模拟作战情景与进程,而军事行动效果则可由掷骰子等规则来确定,因而充满了无穷的魅力。他立即把这种兵棋带回克里姆林宫,向前来造访的贵宾炫耀。于是兵棋很快传遍了欧洲,成为上层社会娱乐活动的时尚。
后来,冯•莱斯维茨的儿子约翰•冯•莱斯维茨炮兵中尉把实际地形、军事经验和时间概念引入兵棋,使它形成了一套基于数学计算的图板式模拟体系。1824年,约翰•冯•莱斯维茨在柏林出版了他的兵棋详细规则,书名为《用兵棋器械进行军事对抗演习的指南》。随书出版的还有一张比例尺为1:8000的地图,代表交战双方26个营、40个中队、12个炮兵连、1个辎重排的棋子,骰子和标尺等工具。在兵棋的历史上,这本书被视为现代兵棋诞生的标志。这套兵棋确立了现代兵棋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如规则体系结构、回合制、随机数、战斗结果表等,特别是详细介绍了兵棋的各种规则。除去所模拟的作战行动今天已发生巨大变化之外,单就兵棋的构成要素而言,今天的手工兵棋与1824年这套兵棋在设计思路上并无本质变化,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
这本书的出版使约翰•冯•莱斯维茨受到许多欧洲君主的邀请,前去做兵棋表演。普鲁士陆军参谋长卡尔•冯•穆福林将军看完表演后,当众宣布,“这根本不是作战游戏,它是一种作战训练,我将向全军推荐这种模型。”事后,参谋长发布命令:要求普鲁士全体卫戍部队都使用小莱斯维茨的推演模型。标志着兵棋由宫廷游戏演变为作战模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兵棋在军队的普及程度反而有所下降。原因是大量的规则表格和繁琐的裁决过程使其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运用。直到1858年老毛奇就任普鲁士陆军参谋长后,才把这种战争游戏正式引入总参谋部训练。为了推广兵棋,他甚至要求报考参谋学院的军官必须要有兵棋推演的经历。
其后,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击败丹麦,取得了丹麦控制下的部分的德意志地区。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在萨多瓦战役中,奥军主力被击溃,奥地利被排挤出德意志。第二年,成立了北德意志同盟,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北方诸邦。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不久,南方诸邦并入北德意志。1871年初,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即位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完成。
欧洲各国在惊叹之余,纷纷研究普鲁士军事制度的奥秘。这为兵棋传播和影响提供了契机。1872年,兵棋继总参谋部和军事学院之后,成为普鲁士军人对近代军事科学的第三大发明而载入史册,并相继被世界各军事先进国家效仿。
约翰•冯•莱斯维茨发明的兵棋是一种“严格式兵棋”。这种兵棋必须严格按照规则来确定模拟的进程方向和中间结果。其中的规则主要是对作战经验的总结,偶然性所起的作用,不是由演习裁判决定,而是由各种概率模拟方法决定,例如,掷骰子,抽一张牌,掷一枚硬币或者选一个随机数等。预先对每一个偶然事件规定所有可能的结果,并列入规则。所以,只要规则合理,模拟的结果就是客观的。但这种兵棋对现实性的追求使得作战模拟规则十分繁杂,推演起来十分费力,以至于裁判和控制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规则,并在对阵时进行繁琐的计算。
1876年,普鲁士陆军上校冯•凡尔第对兵棋进行了改革,由参加过统一战争的老兵直接仲裁推演进程,并取消了书面的固定规则,于是就出现了“自由式兵棋”。
有据可查的兵棋历史可以溯源到4500年前,当时古人就懂得使用石块和木条等在地面上对弈,以演示阵法、研究战争。后来,凡兴师出征,决策者们必先集合于庙堂之上,对影响战争的各种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策定其用兵方略与作战计划。计算越精确、计划越周详,取胜的把握就越大。为此,人们几乎用尽了一切当时可能想到的办法:从祭祀、占卦、庙算,到列阵、操练、演习。其中,庙算是一种摆脱了迷信的茫然后顿悟出的虚拟演兵方法,也就是兵棋的前身。
当然,那时的军事首领们经常会用小石块或其他标记来表示地形和双方的军队,并把作战态势在地面或极原始的地图上摆放出来,然后设想敌人可能的对抗行动,以及己方的应对方法。这样,一边摆,一边思考,最后往往能够推断出交战的可能结果。
后来,这种摆地形、移动棋子的方法被一些富有创造才能的人进行归纳、总结,逐渐演变成围棋、象棋等各种棋类。
棋子的行动和对抗与战争中的机动和武装冲突如影随形。在这一点上,兵棋与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军棋等等如出一辙。这也正是我们把Wargame译为“棋”的原因。
后来,由于受文化传统、习惯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东方的古代棋戏,始终停留在以定性研究问题为主,主要依靠指挥员或组织者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来规定推演行动和裁决交战结果的水平上,缺乏严格的规范双方对抗行动所必须遵循的规则。西方的古代棋戏,则渐渐由抽象走向具体,其棋盘、棋子、规则日益复杂多样化,以至于最终孕育出一种新的、真正意义上的兵棋。
德意志民族一向有严格表达自己思想的强烈偏好,普鲁士军官倾向于认为战争和作战是一门严谨科学,这跟我们中国战争历史和军事科学的发展完全不同,中国兵家更热衷于阴谋诡计,始终没有发展出定量的军事科学理论。
2. 现代兵棋的诞生
1664年在乌尔穆(今德国境内)流行一种“君主棋戏”。每边30个棋子,共有13种巧妙区分的功能,14种行进策略或规则,比以往的棋戏更接近战斗现实。路易十五时期(1710- 1744)、法国军队中流传两种纸牌游戏,能模拟防御工事和一些战斗态势,用于向军事学员传授基本战术。1780年,布仑兹维克公国(今德国中部)的王室侍从官海尔维格,对当时欧洲流行的棋戏进行了重要改革,棋盘是包括彩色编号的1666个方格,可以使用代表具有不同机动速度的各种部队的棋子,可以表示更为复杂的战争活动。1795年,法国军事作家乔治•瓦蒂厘努斯创制的棋戏,用了一幅类似法国、比利时两围接壤处实际地形的地图(共有3600个方格)作为棋盘,并附有一本长达60页的说明书。
大家公认的现代兵棋诞生于1811年。当时普鲁士的文职宫廷战争顾问冯•莱斯维茨按照1∶2372的比例,用胶泥做出地形模型,用小瓷方块表示军队和武器,用一张概率表和一个骰子来取随机数,按照他自己制定的一本详细规则模拟军队的交战过程。这套战棋形像有趣,可以逼真地预测当时战场的实际作战活动。他的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非常喜欢这种游戏,将其命名为“克里格斯贝尔”(Kriegsspiel),在德文中表示“战争游戏”的意思,英文则译为Wargame。威廉三世还下令在波茨坦宫中展开对手之间的比赛表演,专供高级官员和外国贵宾欣赏。此后一段时间,这种战争游戏一直是为宫廷和上流社会提供的一种战争娱乐和教育工具。
1816年俄国大公尼古拉访问波茨坦宫,在看完这种兵棋表演之后十分兴奋。他认为这种兵棋能把历史信息、动态局势和潜在风险有机结合起来,推演者可以按照作战决心利用兵棋模拟作战情景与进程,而军事行动效果则可由掷骰子等规则来确定,因而充满了无穷的魅力。他立即把这种兵棋带回克里姆林宫,向前来造访的贵宾炫耀。于是兵棋很快传遍了欧洲,成为上层社会娱乐活动的时尚。
后来,冯•莱斯维茨的儿子约翰•冯•莱斯维茨炮兵中尉把实际地形、军事经验和时间概念引入兵棋,使它形成了一套基于数学计算的图板式模拟体系。1824年,约翰•冯•莱斯维茨在柏林出版了他的兵棋详细规则,书名为《用兵棋器械进行军事对抗演习的指南》。随书出版的还有一张比例尺为1:8000的地图,代表交战双方26个营、40个中队、12个炮兵连、1个辎重排的棋子,骰子和标尺等工具。在兵棋的历史上,这本书被视为现代兵棋诞生的标志。这套兵棋确立了现代兵棋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如规则体系结构、回合制、随机数、战斗结果表等,特别是详细介绍了兵棋的各种规则。除去所模拟的作战行动今天已发生巨大变化之外,单就兵棋的构成要素而言,今天的手工兵棋与1824年这套兵棋在设计思路上并无本质变化,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
这本书的出版使约翰•冯•莱斯维茨受到许多欧洲君主的邀请,前去做兵棋表演。普鲁士陆军参谋长卡尔•冯•穆福林将军看完表演后,当众宣布,“这根本不是作战游戏,它是一种作战训练,我将向全军推荐这种模型。”事后,参谋长发布命令:要求普鲁士全体卫戍部队都使用小莱斯维茨的推演模型。标志着兵棋由宫廷游戏演变为作战模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兵棋在军队的普及程度反而有所下降。原因是大量的规则表格和繁琐的裁决过程使其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运用。直到1858年老毛奇就任普鲁士陆军参谋长后,才把这种战争游戏正式引入总参谋部训练。为了推广兵棋,他甚至要求报考参谋学院的军官必须要有兵棋推演的经历。
其后,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击败丹麦,取得了丹麦控制下的部分的德意志地区。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在萨多瓦战役中,奥军主力被击溃,奥地利被排挤出德意志。第二年,成立了北德意志同盟,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北方诸邦。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不久,南方诸邦并入北德意志。1871年初,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即位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完成。
欧洲各国在惊叹之余,纷纷研究普鲁士军事制度的奥秘。这为兵棋传播和影响提供了契机。1872年,兵棋继总参谋部和军事学院之后,成为普鲁士军人对近代军事科学的第三大发明而载入史册,并相继被世界各军事先进国家效仿。
约翰•冯•莱斯维茨发明的兵棋是一种“严格式兵棋”。这种兵棋必须严格按照规则来确定模拟的进程方向和中间结果。其中的规则主要是对作战经验的总结,偶然性所起的作用,不是由演习裁判决定,而是由各种概率模拟方法决定,例如,掷骰子,抽一张牌,掷一枚硬币或者选一个随机数等。预先对每一个偶然事件规定所有可能的结果,并列入规则。所以,只要规则合理,模拟的结果就是客观的。但这种兵棋对现实性的追求使得作战模拟规则十分繁杂,推演起来十分费力,以至于裁判和控制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规则,并在对阵时进行繁琐的计算。
1876年,普鲁士陆军上校冯•凡尔第对兵棋进行了改革,由参加过统一战争的老兵直接仲裁推演进程,并取消了书面的固定规则,于是就出现了“自由式兵棋”。
道奇微- 帖子数 : 677
注册日期 : 14-01-25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